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Posted by UC Wang 9月 30, 2017 No comments
20171026 理財探討3-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何謂成長價值選股?

首先必需了解成長與價值選股是兩種不同面向的選股方式。

一、價值型投資:

價值選股由班傑明•葛拉漢所帥先提出,著有「證券分析」一書。主要是關注公司每股淨值跟公司票面價值是否嚴重低估,也就是注重「安全邊際」的概念,以遠低於公司淨值的價值買入一家公司,等於用較低的費用買入一筆資產,是一種以防守為主的投資方法。若公司經營不善而遭到清算,仍可拿回較高的清算價值,可說是注重「公司死掉的價值,更勝過活著時的價值」

價值股投資首要注重的財務指標有:P/B、P/E等,利用公式中的決定因子「股價」與每股淨值及每股盈餘的比值,來判斷股價所在位置的高低衡量水位在哪。

`"股價淨值比(P/B)"="股價"/"每股淨值"`
`"本益比P/E"="股價"/"每股盈餘(EPS)"`

二、成長型投資:

成長股的經典代表作,如菲利普•費雪的「非常潛力股」,專注尋找能夠長期持續、穩定成長的好公司。其中菲利普的15個原則,在現今投資環境已很難利用相同的標準找到符合費雪的成長型公司。由於科技創新與企業對利潤追求極大化,在高成長市場很難避免新競爭者出現,造成長遠持續的成長股難尋。目前的成長股定義已與過去不同,著眼於新科技、新技術、新產品或新市場,且能夠預見未來兩三年有很高的市場需求,而獲利能力可逐步預期。
成長股投資雖難以有明確的財務指標可以依尋,且偏重在市場調查與分析,機關法人及研調機構在這方面較能佔得先機,但如以量化的財務指標,透過預測性分析來尋找,仍有找到成長股的機會,首選財務指標較偏重於公司的獲利能力,如ROE、ROA、PEG等。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值比(P/B)"/"本益比(P/E)"`
`"資產報酬率(ROA)"="稅後息前利益"/"總資產"`
`"本益成長比(PEG)"="本益比(P/E)"/"稅後淨利年增率"` 或
`"本益成長比(PEG)"="本益比(P/E)"/"EPS年增率"`

三、成長價值型投資:

在現今的投資市場裡,可預期的成長股通常本益比已被炒高,股價已遠高於該公司的資產價值及獲利能力,亦即未來的獲利已在現今的股價提早表現。投資這樣高本益比的公司,獲利空間有限,且公司價值缺乏安全邊際,容易遇到重大的股價修正。

因此結合價值股與成長股兩者的優點,取其中庸之道似乎成為較為可行的選股邏輯。
國內淡江大學木土系葉怡成教授,著有「算股公式」一書,主要內容在利用GVI成長價值指標,令ROE與P/B值組成具有不同權重之GVI指標,以尋找具備較高的ROE值與較低P/B值的有價值選股標的。書中也有做許多回測分析驗證,具備有成長及價值型雙管合一的雙重選股策略。
`"成長價值指標(GVI)"="(B/P)"xx"(ROE)"^5`
上式中的「5次方」是「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權重比例參數。

驗證與分析

四、相關專題研究

本部落格選股邏輯專題(3)採納成長價值股方法,為避免財務數據會有資訊落後的問題,故採用「預測分析」方法選股,以補足未知數據,但缺點也在於預測的準確度是否貼近未來真實狀況。本方法在本部落格也會提出不斷修正的做法。
2017/10/02 專題研究(3)、打造成長價值型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持續更新)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基本面投資理論

20171008 理財探討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31 理財探討4-混合型投資組合選股 20171026 理財探討3-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2-預估本益比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1-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
Posted by UC Wang 9月 30, 2017 2 comments
2017/09/30 網站導引(1)、架站動機

架站動機


動機與說明

本站部落格,除了分享筆者數年來的理財經驗以及財務統計數據分析等整理外,有感於身處於資訊爆炸及人手一機的時代,利用通勤時間、上廁所、或閒暇時間等滑滑手機查找一些財經訊息,或點閱財經網站、新聞等,已是社會新鮮人進入理財門檻的第一步。眾觀國內的財經部落格、理財網站等,有不少優質的財經網站,多不勝枚舉。網站規模、文章數量、作家數等具某種規模的亦不在少數,本站是筆者分享個人的選股心得,及提供個人分析的相關數據,提供筆者的第一手消息,讓市場後續來做驗證,也把多年來個人使用的理財工具及分析方式一一分享給各位網友,期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讓讀者與筆者共同成長。

一、本部落格不只是提供理財知識,更提供財務數據分析方法。

國內的財經網站,有不少提供近期財務數據,並利用資料庫篩選的方法,進行基本面篩選。筆者早期初入股市時,也試圖嘗試這些方法,但隨著投資經驗的增長,發現類似的篩選功能存在著不少問題。因為若將過往的數據來預估未來的可能收益,其實是不切實際的!
不管是用一些投資名人常用的選股標準,來打造投資名人的投資組合,或利用歷史資料回測股價進行分析,以驗證投資策略的績效,都存在相同的問題。

問題(一)利用過去的財務數據,來驗證未來的理財收益方法是否有效?

問題(二)利用回測過去得到的高績效投資策略,有可能在未來複製同樣的績效?

很可惜是以上的兩個問題,結果常常也是否定的。因為過去的資料跟未來的可能資料,本身就不存在於任何可連結的資訊、即不存在相關性,在探討數據的本身同時,再去配合了解產業的未來前景,利用生活的經驗去驗算合理的可能性,才可以讓數據本身從死數據變成活的資料。

※坊間一些利用回測方法模擬,目前筆者比較有效的像是短期程式交易策略等,因比較不被其它外在因素干擾,故短期上存在某種套利空間,但若用在長期基本面分析,所引入的歷史數據可能過時或不夠客觀。

二、本站使用財務指標篩選,並增加對個股公司的產品及獲利模式進行推敲與分析。

一般投資的初學者在使用國內網站所提供的選股篩選功能後,並不清楚篩選背後的原則,利用舊資料去除體質偏弱及盈損的公司,很難預測這些公司可能於未來也有大幅改善的空間,而現階段的好公司,也有可能於往後回歸均質效果。對有經驗且努力認真的投資者來說,篩選功能僅是第一階段的工作。第二階段透過人類思考的再確認,並反覆推敲公司獲利的可能性,再將預期獲利結果與現有股價水位進行對比,才能獲得合理且具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本站在財務數據上,利用個人多年來不斷修正的預測方法,對公司未來可能的營收、毛利、營益、盈餘等各項數據進行預測與數據分析,再配合公司的基本面運作原則,是否符合相關的理論數據進行驗證,期以客觀的研究分析方法以克服財報資訊落後的缺點。如此不斷地,「修正」→「預測」→「驗證」→「修正」→ …,不斷的提昇及累積個人你我的理財能力,並分享給各位網友。
20171022 修正預測驗證

三、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一種「賭注」及對未來的「預期」

將投資視為是一種「賭注」及「不確定性」,才是投資真實的面貌。但「投資」之所以跟「賭博」不同,在於每個人對「勝率」的把握度不同,每個人對「風險」的承擔程度亦不同。若一位投資者完全不了解每一筆交易的「可能的結果」及「可能的風險」,則「投資」=「賭博」,就沒有兩樣了。
若一位投資者可以大約了解投資「可能結果」,也可接受「風險帶來的損失」,經推敲後仍認為這筆「投資」(或賭注)值得進行。那這種對「勝率」的合理期望高於對「風險」的可能結果,經買賣交易後,可以安心的睡覺,不被下跌的股價弄得心力交瘁時,就已具備一位投資者的基本素質。
筆者常常覺得投資就像打球一樣,失分後就趕快守好,並且再把分數追回來,不以單筆的得失悔恨,不以單筆的獲利興高采烈而忘了防守,時時運算可能的帶來獲利(得分)機會,不斷循環下,要打好一場球賽並持續帶來合理的「報酬」將是可行的。

預測分析

四、預測分析,將分析結果交給未來

預測分析(Predictive analysis)是指一種對數據假設的預測性分析。其表現在使用數據挖掘技術、歷史數據和對未來狀況的可能性分析,雖然說沒有人能夠掌握和分析來自未來的資料,但卻可利用「合理的預測」及「深入產業」的方法,合理的概估某一種未來的可能性。
本站的所有財務圖表、相關數據,除了不斷更新來自「公開資訊觀測站」取得的最新資料外,對於須要引用到未來的財務預測資料,都是筆者利用上述所說的財務預測分析方法慢慢建立而成。

本站透過大量的假設性分析,建立各種「專題研究主題」來打造各種投資策略組合,再由未來股價的變化,來驗證這些投資組合的假設是否符合預期,並長期觀察所用投資模型是否可以在長期上打敗大盤,並創造你我散戶的投資優勢。


理論驗證

五、透過每日追蹤大盤指數,測試每一「投資」(賭注)是否具備有勝率之賭局?

本部落格預計打造4個專題,來驗證投資理論方法與績效:

●專題1:採用「成長型」選股方法。

●專題2:採用「價值型」選股方法。

●專題3:採用「成長價值型」選股方法

●專題4:採用「混合型」選股方法,混合專題1~專題3進行選股。

將上述4個專題,每日與大盤指數進行驗證,並依照選股績效適時調整相關配重與方法。
20170930 913-投資理論與打造投資組合專題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本站說明

2017/09/30 網站導引(1)、架站動機

Search

Bookmark Us

Delicious Digg Facebook Favorites More Stumbleup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