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素材取自免費資源。)
投資是技能也是生活,符合個性才完美
首先,本文並非要論述「集中持股」或「分散持股」熟優熟劣,而是要讓讀者了解哪種方式較適合自已!投資目的雖然琳琅滿目,如為了儲蓄、為了避險、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為了賺取資本利得?但別忘了,投資的本身也是一種生活,如汲汲營營忙於賺錢而失去了生活品質,或失去了與孩子、家人的相處時間,不是得不償失嗎?因此,投資與生活的再平衡筆者認為也相當的重要。
投資生活的再平衡跟投資風格又有什麼關聯呢?在投資方法裡,因投入的本金大小不同?持有的股票個數多寡?投資的理論依據為何?交易進出的頻率?都產生各種不同的投資形態;惟有找到一種適合自已個性的投資法,才能讓投資與生活和諧共存;因此,先求合乎自已的生活習慣與個性,方可再求追求精進與卓越的投資技巧。
資深投資人阿土伯曾說:「投資要買讓自已晚上睡得著的,否則沒吃沒睡,晚上吃3顆安眠藥都睡不著,奈ㄟ堪乞。」
因此,本篇將開始論述,投資的第一件事,我該持有多少的投資標的?
筆者下方將舉幾個例子,及相關的代表人物,交叉比對相關論述及持股方法,讓讀者參考,看看自已個性是屬於「獲利偏好」風格還是「風險偏好」風格!
「集中持股」與「分散持股」人物大比拼
(1)集中持股陣營:
投資家日報ー孫慶龍:
先說國內投資專家,以孫慶龍為例,今年(2018)他曾在財經節目中介紹新書時以林志玲和如花來比喻「集中持股」跟「分散持股」的優劣,認為單押一支最好的股票(指林志玲),比起分散買眾多股票(林志玲+如花+某某某);也就是說與其買進不是很看好的股票,不如集中火力好好的照顧一支飆股。孫慶龍認為集中持股風險大的原因,是因為不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方式,因此如果對公司非常的熟悉,重押一檔飆股將比分散買進不熟悉的股票風險更低。孫慶龍的投資方式是採用「冷門投資法」,其投資原則是長期專注在「好公司」與「好價格」。
(冷門投資方法,本站自行繪製。)
價值投資大師ー巴菲特:
國外例子則取台灣人最為推崇的價值型投資大師ー巴菲特,一般人或許只知道股神賺很多錢,但其實少有人知道他是集中持股的偏好者。在巴菲特早年的投資生涯中所創造的超級績效,例如全力買進 GEICO(保險業)時,幾乎砸進了全部資金來「定孤支」!雖然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師承保守的價值型教主葛拉漢,但追求績效的渴望卻異於葛拉漢的悲觀保守,以有別於葛拉漢的邊際效應理論,不斷的集中持股買進飆股,因而迅速的累積極高的財富跟名聲;一直到巴菲特中年享有盛名之後,因資金投資部位(含代操金額)越來越龐大,已無法再由少數股票創造報酬,隨著持股愈見分散,後續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漸漸的退了下來。因此,巴菲特所創造的驚人平均年化報酬率,如果沒有早年的極端績效支持,也難以創造如此佳績。
(2)分散持股陣營:
全球投資之父ー約翰‧坦伯頓
國外大師,舉全球投資之父ー「約翰・坦伯頓」為例,其名言是「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坦伯頓喜歡全球佈局,擅長從全球各地區買進大量高品質的價值股,他認為極度的分散可以增加在錯誤中成長的機會,以修正投資的方法創造更穩定的績效。
價值型投資人ー二兩
國內投資人,以「二兩」(化名)為例,他是筆者好幾年前從 Smart 智富月刊的專欄報導讀到;二兩的投資方式是滿持股且分散至 20~30 檔,二兩認為以其持有現金不如長期持有股票,因為股票可以隨著時間而增值,但現金則隨著通膨不斷貶值。(※有關筆者對於二兩投資方法的研究,後續再以新文章詳細介紹。)
(依據二兩投資方法,本站自行繪製。)
績效 vs 風險,雞蛋是否該放在同一個籃子?
本節將以數學角度來分析,集中持股跟分散持股對於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持股家數 vs 打敗大盤指數的機率分佈
筆者在《商周財富網,投資績效要打敗大盤,持股應該要集中,還是分散?》這篇文章裡有看到持股數與打敗大盤績效的機率分佈研究。圖中 Joseph 的那條曲線是原文所載的分佈曲線,筆者在上面自行繪制了一條線,並說明如下。
(選股家數與打敗大盤機率曲線,圖片修改取自《商周財富網,投資績效要打敗大盤,持股應該要集中,還是分散?》。)
原因是,筆者認為上述 Joseph 所繪製的機率分佈並沒有說明數學的假設基礎;舉例來說,以買進兩張股票互為獨立事件來說,機率是 P(A+B)=P(A)+P(B),裡頭不可能會有呈指數化遞減的分佈函數存在,意即不管買進幾支股票,可以打敗大盤的機率會是個約略小於 50% 的恆等式(因為買賣會有手續費及證交稅等成本減損的問題)。因此,若要有如 Joseph 上述所說的遞減狀況,除非將公司存續的變數加入,才會比較合乎情理。
持股家數 vs 年化報酬率達某固定值的機率分佈
接續上節,筆者再將題目改訂為買進 N 支股票,可以創造年化報酬率超過某個定值的機率分佈。合理的假設每支買進的個股機率為常態分佈,因此買進 N 支股票的機率分佈變成 P(Rn,n=N)=P(A1)+P(A2)+...+P(An),如下圖。因不同股票的機率互為獨立,因此聯合機率是個相加的過程,相加後再取一個定額的門檻值,本例取超過 10% 的年化報酬率後,如下。最為極端的情形,當 N=無限大時(在此即指買入所有股票),則最終結果就是投資組合報酬率等於大盤報酬率。
(選股家數 vs 年化報酬率達 10% 機率分佈,本站自行繪製。)
長期績效關鍵不在持股家數,而在選股品質
世界上能在短期內創造最高績效的方法,大多是集中持股;我們透過數學的分析,若僅以獲利為主要考量,則集中在單一個股將使投資報酬率上下起伏最大,也有較高的機率創造最高報酬。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看見「我靠〇〇〇,年賺〇〇〇倍」之類的文章或書籍,雖有可能是事實,但其實當中夾雜著「好運」;筆者相信靠同一招賠光的也大有人在,只是要教導賠光的技巧跟經驗沒法出書罷了!
若不論短期報酬率的高低,而要探討「長期」穩定報酬,則問題就不在選股數,真正的影響關鍵在於「選股品質」;好的「選股品質」可以讓所選的股票,有高於大盤平均報酬率的效果,也就高投資期望值(該期望值就是依靠有效的投資方法,長期可以達到的平均報酬率),如下圖舉出 N=1 (定孤支)及 N=10 (分散 10 家個股)的例子。
(改善選股品質才是提升績效的長期辦法,本站自行繪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