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Posted by UC Wang 7月 31, 2019 No comments



2019/07/31 理財探討(12)《資金面》淺談以「展望理論」探討投資人非理性風險(損失)規避現象。
(圖片取自網路開放資源。)


前言

前幾天,有網友詢問筆者,他的一支個股在短時間內就漲了 20%,由於從個股技術面看已逼近前波高點,似乎高點已到,是否該先賣出獲利再等回檔補進。洽巧昨天又出現另一個例子,台股的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同步跌破上升趨勢線,其中小型股的櫃買指數更是大跌了 1.38%,觀察盤面上的消息,主要影響的因素是散熱的奇鈜及生技的美時跌停,拖累了 7 月份兩個強勢的族群大幅走弱,而類股的跌勢再擴大影響到更多的個股下挫,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就是一種風險規避的現象。且台灣本土投信、主力習慣趕在財報季公布前先行獲利了解,以規避財報公布(見光死)可能不如預期的風險。但是,主力或專業投資人或許可以正確的判斷股票的價值,而選擇在某個時間點賣掉較為有利,但絕大部份的個股跌勢卻是比較像羊群效應,是大眾投資人因為盤勢下挫的氛圍,為了鎖住獲利、規避可能的虧損而選擇賣出。由於規避風險是人性的一種保護機制,就情感面來說是合理的,但就理性的角度來說,可能不是最有利的方案。因此,本文就以 2002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及他的好友特沃斯基所做的研究,來探討「展望理論」以解釋人們對風險規避可能做出的決策行為。

得與失,探討人性對盈虧的展望

展望理論是一套行為經濟學,由一位心理學家(康納曼)及一位經濟學家(特沃斯基)所共同創作,這個理論的假設是人們會基於不同參考點(初始狀況),對風險與報酬做出不符合理性方案的決策。由於過去主流經濟學家,通常都是假設每個投資者所做的決定都是基於「理性」思考,但是事實上人們所展現出來的行為,卻經常不是基於理性的,尤其是基於「損失」及「不確定性」情況下,會有規避風險的情形。也就是說,人們對「獲利」及「虧損」出現不對等的情感反應,即對「虧損」的反應更甚於「獲利」。若要解釋的更為白話一點,以下圖來說,就是指賺 100 元與賠 100 元之間的情感面感受出不同的力道,即我們失去 100 元的負面反應約是我們賺到 100 元正面反應的 2 倍(此狀況每個人不同),也就是我們討厭賠錢更甚於賺錢的感覺。

圖片素材取自維基百科,自行繪製
(圖片素材取自維基百科,自行繪製。)


展望理論下的非理性實驗

過去康納曼在設計題目時,是將下列(A)(B)的期望值設為一樣,但是,筆者為了突顯人們對虧損的感覺更甚於獲利,將題目設定為不對等的結果,但即使是這樣,在人們心理層面對虧損的情感面高於獲利情況下,仍是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例 1:假設有兩選項,(A)有 50% 機率可以拿到 100 元;而有另外 50% 機率什麼都沒拿到。(B)有 100% 機率拿到 48 元。

上述的問題,大部份人會選擇(B)直接 100% 拿到 48 元。但是,以(A)(B)兩選項的期望值來看,選擇(A)方案的期望值 50 元,更優於(B)方案的 48 元。相同的例子便可以解釋,一般大眾不願意去承擔不確定性高、可能虧損的股票投資,反而更喜歡選擇 100% 可以拿到的低薄定存利率。

例 2:原本就有 100 元,假設有兩選項,(A)有 50% 機率損失 100元,但有另外 50% 機率損失 0元。(B)有 100% 損失 48 元。

上面的問題跟例 1 在設計上剛好相反,但在預期會有損失下,大部份投資者卻是選擇(A),即寧願冒險去賭一把,也不願承擔既定的損失。而這個例子最有利的是(B)方案的 -48 元會優於(A)方案的期望值 -50 元。例如,酒駕遇到違規攔查,喝醉酒的駕駛人明知躲避酒測會有更大的風險,但在既定會有高額罰金損失的情況下,仍有很多駕駛人願意冒更多的危險闖過攔查。

風險規避下投資人容易犯的錯誤

以下筆者就列出了幾種常見技術面訊號,投資人容易因風險規避行為時常發生的現象,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不過由於這些錯誤只能以機率的方式來展現,也就是是說最有利的決策只是擁有比較高概率去獲利(或減少虧損)。但是由於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在風險規避的人性下,做出比較低概率的決策行為。

例 3 的情況:將獲利的股票賣出,留下虧損的股票。

這個投資人容易犯的錯誤,就跟上述的例 1 、例 2 一樣,普羅大眾比較容易在股票獲利的情況下輕易的賣出,但卻無法對虧損的股票進行處置,陷入了沉沒成本的迷思。比方就買入 A、B 兩支個股,假設 1 支漲但另 1 支跌,在不探討基本面的情況下,就邏輯上的機率判斷,已經獲利的股票代表看對方向的機率比較高,因此未來持續上漲的機會也會比較高;且相反的,已經虧損的股票,代表市場已經投了反對票,未來持續看錯的風險大增。但是,由於人性的虧損規避行為,容易將已經賺錢的股票賣出先入袋為安,但卻將已經套牢賠錢的股票長期抱著,以不賣就不算賠的心態來逃避虧損的事實。

例 4:技術分析的使用者,在股價未出現技術性轉弱時,即提早獲利出場。

本例說明技術分析的使用者,以技術分析操作個股,當股價表現強勁時,原則不應過早預設高點,而是需要等技術面出現轉弱訊號之後,再來做獲利了結或減碼的動作。原因是股價在技術面方向未有任何改變下,可能一路不停的往上,不應將短線漲幅過大,就認定為股價已經到達高點。筆者認為所謂的高點,在沒有用基本面來驗證下並不容易判斷,純以技術型態來說,時常是見高不是高,見低也不是低。因此只要關心轉折訊號的出現,而不需以過去股價表現的高低位置來評判現下的高低點。由於公司在現在與過去的獲利能力可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僅以過去的股價就下結論是純技術分析者時常會有的盲點。

例 5:大盤跌破上升趨勢就認定是下跌走勢的開始。

再以技術面來說明,當大盤走出上升趨勢的軌道時,有很大一部份的投資者會直接定義為多頭走勢的結束,此時常常觸發集體技術性賣出的動作,而最好的案例就可以拿昨日的加權及櫃買走勢來說明。筆者認為,台灣是個很淺碟型的市場,且投資人 10 個裡就有 9 個很重「技術性操作」,因此當股價觸及關鍵點位時常常就會加速上漲或下跌的力道。但是,筆者認為大盤的修正需要有更多證據,不應只憑「一個訊號」就定義為下跌的開始,應該要與更多訊號一起看,如市場上大部份的強勢股若只是拉回而不破點位,也是市場進行風險規避的現象,並不能定義是下跌的開始。筆者認為,由於股價除了「上漲」及「下跌」外還有「盤整」,在大盤高點與均線扣底時,筆者認為「上漲」、「盤整」或「下跌」等機率大概同時各佔約 1/3 的概率,在證據還不夠充份下,不應將先前走勢定義為反轉。但是,若是股價持續的下修跌破前波股價的低點,此時出現的新證據即加強了反轉的可能性,則持續下跌的機率將增加至 2/3 ,而回到盤整機率則是下降至 1/3。因此,純以大盤來看,筆者認為配合個股的走勢,或其他國家的股市(如歐美國家或亞洲國家的表現)來做確認將會更為準確。

2019年7月30日大盤線型走勢圖,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2019年7月30日大盤線型走勢圖,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如何認識人性弱點,做出更理性投資決策

以人性來說,人們很容易受到結果造成的情感衝擊,而自動的去規避一些風險,但我們時常忽略了「發生的機率」。也就是說,以「期望值」來說,預期的可能結果是各種「結果」乘上「事件的發生率」。因此,以筆者自已的感受來說,筆者會將自已的「情感面」及「理性面」切分開,試著以「期望值理論」來打敗人性的「展望理論」,以做出更好的決策。

情感與理智的衡量,圖片取自網路公開素材,自行繪製
(情感與理智的衡量,圖片取自網路公開素材,自行繪製。)


(1)依據「期望值理論」做出的理智判斷

因此,筆者以自已的主觀判斷做為案例,當在遇前述的「例 5」時,筆者在理智上的判斷過程。從範例可以看到,筆者會保留一些多空的不確定性,不會完全的看多,也不會完全的看空,而是有個多空比例變化。

大盤技術面,多空判斷的前置機率,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大盤技術面,多空概率判斷的準則,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2)隨人性「展望理論」做出的情感判斷

而下圖,我們就來對比一下,以同樣是使用技術分析,但大部份人只有考慮結果的衝擊,沒有考慮「機率」的情況下會是怎樣的狀況。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 7 月中後的下半場,投資人如將資金依據多空判斷,全部進場或出場,將會遭遇多空雙巴的洗盤。而風險規避者,最有可能的狀況就是在 7 月中後就已經將資金全數撤離股市並呈現完全的空手狀態。

大盤技術面,風險規避者多空概率判斷的準則,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大盤技術面,風險規避者多空概率判斷的準則,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自行繪製。)


理性的投資應依據「機率」變化做彈性的修正

由於人性存在判斷的失誤率,即使很利害的投資人,有高勝率抓到多空的轉折點,投資人也不可能總能在 100% 規避風險的情況下,又能 100% 參與股價上升的波段。因此,這種隨大盤多空的機率變化來依比例調整多空部位,長期來說會比將資金視為一筆資金全進或全出的方式來得好,而且可以節省更多的成本(減少進出的手續費)。類似的做法,如本站的專題(7)本益比金字塔型投資法,雖不是使用機率的概念,卻是統計個股來算出大盤本益比位階來調整資金,同樣可以做到調節的作用,而用意便在讓資金在大盤低位時多投入一些資金,而大盤在高位階時則是投入較少的資金。

本站專題(7)採用調整資金部位做到低多買高少買的策略,自行繪製
(本站專題(7)採用調整資金部位做到低多買高少買的策略,自行繪製。)


小結

風險規避是人性常見的表徵,我們島國的民族性更偏向於規避風險。因此,「展望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理財時普遍偏愛定存,即使定存利率非常低才 1%~2%,而不願選擇更高的平均大盤報酬率 5%~7%,但有風險的股市。「展望理論」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偏愛買一堆看得到卻用不到的保險,原因是業務員在推銷時強化了我們對於「結果」的恐懼,所以我們寧願花很多小錢(筆者覺得不小)去規避意外的風險。由於人性對於損失看得比獲利還要重要,這個人性的特質對人們逃離危險的事物有幫助,但卻在理財方面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展望理論」並非是項投資工具,但卻可以讓我們了解人性的弱點,及合理化解釋一些投資時常見的錯誤。因此,筆者認為理財之路除了方法要對,想法要合乎邏輯,還要不斷的違抗一些天生的直覺,透過不斷的練習再練習,尤其是在賣掉股票的過程更需要把「情感面」拋到背後,讓「理性面」來讓我們做更好的決策,且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不斷在練習裡培養出專家的直覺以取代散戶直覺。
PS:本文的範例跟見解純粹筆者的看法,只是透過「展望理論」說明人性對於風險的看法。在投資裡,筆者認為方法沒有「對、錯」或「好、壞」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自已,能否達到成功的理財效果,而理財的結果也絕對不是確定的,如用了 A 方法的結果就一定比 B 方法好等等的,結果只是不斷地以機率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已。我們學習理財方法,首要是訓練邏輯思辨的能力,在還沒賺錢前,至少學會哪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哪些方法可能被誇大而不實,漸漸地您也能逐漸找到屬於自已成功的理財模式,來打造自已未來退休生活的年金。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依據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資金面

2019/02/10 理財探討(11)《資金面》教您怎樣利用貝氏定理加減碼,進而達到最佳化投資決策! 2018/07/24 理財探討(9)、《資金面》教您穩勝不敗的投資法:本益比金字塔投資法! 2017/11/08 理財探討(6)、《資金面》判斷景氣榮枯、趨勢與資金控管的幾大原則

0 意見:

張貼留言

Search

Bookmark Us

Delicious Digg Facebook Favorites More Stumbleup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