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開放資源。)
政策高度 vs 民粹思維
有關郭台銘近日在初選政見說明會,提出「0-6 歲國家養」的幼兒福利政策,毫無意外的引來各方的嘲笑,但假如您真的關心台灣的未來,您就笑不出來了。本站極不願意談論有關政治的議題,因為政治總是用層層的糖衣包裏著毒藥,假如你去談論它、揭開它,另一群人總是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抹黑你,弄得你裡外不是人。因此,筆者不談政治,關心的是經濟,在意的是現今年輕人扶養子女的困境,以及低薪、高房價帶來的社會問題。而「0-6 歲國家養」看似政治議題,但它其實更是社會議題,也是經濟議題,因此本站就潦下去來談談這個議題。
前日筆者在電視中看到國民黨初選候選人直播,其中最受到矚目且與對手政見交鋒最激烈的議題便是郭台銘的政見:「0 到 6 歲國家養」。毫無疑問的,這個政見由於財政支出具體細節不足最容易引來政治人物的批判,引來社會大眾關心國家財政支出的負擔的質疑。同時,會提出這個政見也就代表郭台銘真的完全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因為傳統政治人物的政見清單裡絕對不可能出現高補貼的幼兒政策,主要原因有幾點:(1)嬰幼兒的扶養成本太高、(2)選票效益太低、(3)政府財政難以支應。也就是說,這個幼兒補助政策施行的難度很高,且可以討到的選票很少,還容易引來對手的抨擊,但是郭台銘提出這點卻引來對手扣高帽,及一面倒的嘲笑,讓筆者擔心台灣的民粹化將讓台灣再繼續的倒退 30 年或更久。
台灣民主化這麼多年雖然慢慢的有進步,但民粹文化仍很高漲。傳統政治人物從亂開選舉支票,到開始體認選民不會對難以達成的政見輕易買單,有經驗的政治人物只要學了幾次乖就會慢慢縮小所畫的大餅、務實政見。也就是說,傳統典型政治人物對於政策的制定會以爭取選票的思維來考量,福利補助通常都是用最低的成本來爭取最大的選票效益,所以一直以來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將社會福利對準老人票來推動,如推動長照、老年福利津貼等等,由於受惠者是只要給他福利就死忠投票的選民,政治人物可以得到的票源也最多。且由於每個候選人政見大多想搶這塊大餅,因此也不容易引來批評的炮火,即使是舉債來推社會福利,受惠者也會默默地不做吭聲將債務留給下一代。
反之,諸如郭台銘的「0-6 歲國家養」,在政策上就顯得愚蠢,不只可行性低、成本高昂,而且還不一定爭取得到年輕選票的支持(因受惠者皆未成年無法參與投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想,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上看,當這家公司(台灣)已經岌岌可危時,我們還要用過去傳統的財政思維來想?這個選票效益這麼低的政見是由我們前大企業 CEO 口裡提出來,代表著在思維上,或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上已經看到台灣的問題。唯一錯誤的點就在,民粹的目光只能留在眼前很淺的個人利益上,無法想到更為長遠的國家興衰。「0-6 歲國家養」雖受到社會的嘲笑,但筆者認為就政治上的高度而言,是目前檯面上任何政治人物所提不出來、做不到,也不可能去做的事,是屬於政治素人及政治菜鳥才擁有的勇氣與魄力。而這次的幼兒補助政見被對手載了高帽,被用很高的金額試算(如一年養育小孩需花至少 20 萬元等等)而模糊焦點,筆者認為「0-6 歲國家養」不一定要全額補助,即使每月補助個幾千塊也能幫幫台灣的年輕人及孩子的未來,一個這麼好的政見卻被政客處處抹黑,用民粹思維在看一個有高度的政見,讓筆者難過。
少子化趨勢其實難以逆轉
話說「0-6 歲國家養」這個政策如果是要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可能會碰壁,因為少子化是所有經濟成長達到一定程度的國家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而且年輕人不生小孩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低薪雖是一個原因,但也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別的,比如說高學歷、晚婚、女權提升、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單身主義、不婚族等等。因為假如低薪是主要的原因,為何也看不到收入相對較高的中產階級生育率大增,反倒是生活環境較差的貧困家庭,缺乏生活條件及休閒活動,不小心有了的機率反而更高,造成更多社會問題。另一方面,生活及工作型態的變化也造成少子化的結果,如高房價使得居家空間大幅縮水,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能只能容許生一個或兩個。如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食文化讓身體接觸太多高化學添加物的食物製成品、環境毒素、工作壓力、結婚高齡化造成男女雙方難以受孕的體質。上班族的加班文化讓下班後累到沒體力做愛做的事,或幼兒托育困難,育兒、工作難以兼顧等等現實問題,這些不同現象綜合起來的結果才是少子化的全部原因,而非僅是低薪而已。
但是,「0-6 歲國家養」卻是可以大大降低現今年輕上班族的財務負擔,因為養兒育女花費最大成本就在這個階段。「0-6 歲」的這時期,因為小孩需要專人照顧,生活所需處處需要人陪,不管是孩子爸媽自已顧或托育都會造成夫妻兩剩餘可支配所得減少,假如又要背負房貸、車貸、學貸、供養長輩或其它必需開銷時,生活的壓力就非常大,最先被取捨掉的當然就是少生一點、或就不生小孩了。因此,該政策確實可以解決小家庭的財務問題,且這個階段夫妻的所得幾乎未來都要再用於消費、可以活絡經濟,對於國家的稅收及國內消費市場有幫助,對於國家未來 GDP 的成長絕對有實質貢獻。反觀另一方面,推動「長照」幾乎就是大多數政治人物的政見,不就是現今及過去政府的政策?長照雖降低了一些現有的家庭悲劇,但其實所費不貲,且大多長者名下皆有不動產,就財務能力來看比起年輕一輩有過之而無不及。過去台北市長柯文哲刪除敬老津貼時得到年輕人的大力支持,後續也沒產生太多的社會問題,只是多了老人家的抱怨而已,其實老年的照顧責任應該仍是由家裡年輕人來負擔,一些無法負擔的由社福個案來介入處理就好了,假如候選人以名為照顧老年人的政見(實則為政策買票的手段),透過舉債來發放福利津貼,將更多的債務下放給下一代,只是造成社會更多的不公跟撕裂,將是台灣少子化後遺症的幫兇。台灣政府的財政已經沒有多餘的財務照顧這麼多人,未來將更多錢花在刀口上、創造台灣經濟的活絡與復甦本該是良善政治人物該有的高度,而不應該只是不斷消費台灣的未來,那以後年輕人及小孩子的未來又在哪?
幼兒福利政策 vs 長期照顧服務的花費比較
根據相關報導,幾天前由「老天鵝娛樂」在臉書發起進行網路投票題目:「郭董拋出 0-6 歲國家養政見,你覺得可行嗎?為什麼」的投資結果,認為「可行」的網友有 29%、不可行的網友有 71%,且同樣身為初選參選人的朱立倫,認為國家財務沒辦法扶養每年約 120 萬人(每年 20 萬人乘 6 年 = 120 萬人,計算上可能不含 6 歲,否則為 7 年)的幼兒。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處的公布資料 2013 年到 2018 年出生的人口合計為 120 萬 6,979 人,與 120 萬人貼近,但是根據內政部於過去統計生母年齡約在 25-39 歲占 8 成 7,平均年齡為 32 歲左右。也就是說過去在台灣人口成長週期仍是向上的情況下(即 1981 年以前的生母),出生的小孩平均生育的時間會落在 2013 年,但在 2013 年以前出生的小孩出生數卻是逐年遞減的,也就是說人口出生率大約下降到以每 1 對父母平均總生育數只有 1 個小孩的比例在進行(即父母與小孩比例為 2:1)。且 1981 年以後的出生人口數是呈現下降的(每年約 -2% 向下遞減),也代表在 2013 年之後出生的小孩,由於上一代父母的人數也開始遞減,在假設生育率一樣的情況下,將出現更為嚴峻的少子化減化速度(預估約每年至少 -4% 或更多向下遞減),也就是說以今年來說 0-6 歲的總人口雖是 120 萬,但到了明年預估將變成約 115 萬,後年為 110 萬等依比例快速下降。
(資料取自內政部戶政司,自行繪製。)
反觀「長照」的社會福利政策,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老年人口數量,今年 2019 年約為 360 萬老年人口數,是今年同年度 0-6 歲人口數的 3 倍。同樣以 1981 年人口出生為最高峰來計算,當 1981 年出生的台灣人達到年齡 65 歲時,也就是 2046 年,屆時老年人口將達到 738 萬人,而老年人口的最高峰預估將在 2050 年出現(估為 755 萬人)(上述相關的估計值由國發會估算,由於不受新生人口的假設所影響,因此預估值離實際值的差異變動範圍並不大)。也就是說參與受惠「長照」的老年人口將會逐年愈來愈多,今年雖為 360 萬人,到了明年為 378 萬人、後年 397 萬人,試問國家財政在繳稅人口一直變少情況下,可以支付多久的老年福利政策?
(資料取自國發會,註記由本站標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