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素材取自鼎翰官方網站。)
條碼印表機製造商ー鼎翰
公司簡介與產品介紹
鼎翰成立於 1991 年,是台灣第一家投入條碼印表機產品研發製造的專業廠商,以 TSC 品牌行銷全世界,客戶遍及五大洲。公司創立之初以品牌及代工模式經營,從專注開發與生產條碼印表機,到開始併購美國工業型條碼列印及掃描機(2016 年收購 Printronix)、及週邊耗材廠(2019 年收購 DLS)等市場,目前已在條碼印表機領域完成一條龍式的商業模式。
(公司歷年重要併購案,資料取自鼎翰法說會資料。)
條碼印表機是鼎翰公司的主力產品,包括桌上型、便攜型及工業型等應用,其中以桌上型的產品為最大宗,應用的範圍包括倉儲、物流、零售、郵遞、運輸、金融及醫療。
(條碼標纖應用,資料取自鼎翰法說會資料。)
目前鼎翰生產基地在台灣及中國均有廠房,美國則是以耗材生產為主,因此生產基地的分散化可以美中兩個貿易關稅的衝擊。
(公司生產基地,資料取自鼎翰法說會資料。)
產業前景
以全球市場來看,鼎翰市占率低於 5%,與龍頭廠 ZEBRA 25% 相差很大距離,因此市場空間還很大。雖然條碼在市場應用相當廣泛,但產業卻一直是個競爭者寡占的藍海,因此過去毛利率超過 40% 的水準(但今年以來因併購較低毛利率的 DLS 毛利較低產品而下降至 37%),是一個獲利穩定良好的產業。
過去鼎翰尚未併購 Printronix 之前,工業型列印機僅佔營收比重 1 成,但目前已經上升佔營收 3 成。由於工業型設備因產業需要快速且客製化,搭配強大的軟體整合以支援各家客戶需求,因此工業型條碼印表機毛利率高過一般型或攜帶型條碼印表機。這幾年鼎翰在積極併購下,除了增加市佔,也能依據地利之便擴大產品的觸角。
雖然說條碼列印看似是個簡單的產業,但是由於現今電子商務的成熟發展,倉儲管理的自動化,結合條碼印表機、RFID(無線射頻辨識)、自動驗證標籤系統等,將變成智慧物流追蹤與自動倉儲管理的利器。
(條碼印表機未來策略發展,資料取自鼎翰法說會資料。)
鼎翰在今年收購耗材廠,雖然造成毛利率下降,但依據公司表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後,能讓 DLS 的產線稼動率上升,以漸漸拉升毛利率,因此現階段購併的效應雖還未在獲利上看出成果,但若整合的成功便值得期待。
鼎翰財務數據分析
鼎翰依本站健檢雷達偏向成長型,雖然今年營收成長表現強勁,但主要是認列今年併購的 DLS 營收所致。DLS 的營收,是條碼印表機的耗材,毛利率偏低,因此於今年上半年影響整體公司毛利率從 40% 以上,下降至 37%。因此今年以來雖營收大幅成長,但表現在獲利上僅與去年持平,依本站預估 2019 年 EPS 約 17.61 元,與去年略微持平。不過,若扣除今年認列的 DLS 營收,公司表現仍是處於緩慢成長趨勢,成長性仍在。本站試算預估本益比約為 12.94 倍,從過去水準來看偏低,但是因市場近幾年對公司本益比評價已有點下修,因此調整後約在合理偏低位階。資產負債面,公司的現金流量正常,負債中性略偏高,並無太大風險。整體而言,鼎翰是家經營穩健,且不斷以併購來擴大市場觸角,以實現一條龍式經營,管理層頗具野心,是家長期穩健經營的好公司。
(鼎翰財務數據試算,自行繪製。)
(鼎翰健檢雷達分析,自行繪製。)
(鼎翰預估本益比分析,自行繪製。)
(鼎翰近年現金股利,自行繪製。)
(鼎翰配息率政策,自行繪製。)
(鼎翰近年營收成長狀況,自行繪製。)
(鼎翰毛利率與營益率,自行繪製。)
(鼎翰預估每股盈餘分析,自行繪製。)
(鼎翰現金流量狀況,自行繪製。)
(鼎翰股東權益報酬率與資產報酬率,自行繪製。)
(鼎翰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自行繪製。)
(鼎翰負債比例,自行繪製。)
技術面及籌碼面分析
鼎翰技術分析日線,位於年均線支撐處,MACD 技術指標向上翻揚,因此跌破均線的機率並不高,籌碼面則偏空。週線長期橫向盤整,但從型態上可看出,在盤整區收斂後已站上前波高點,長期均線也已扣底上彎,股價轉強。月線則呈現長期契型形態,突破契型形態後,有機會再走多頭走勢。以短中長期技術面觀察,目前仍在盤整而上漲猶豫的階段,由於公司獲利並不明顯,因此缺了一點火種,另籌碼面仍是偏空,但空方已漸為收歛。整體而言,以型態來看筆者認為偏多,且下方支撐力道強勁,若後續配合營收利多消息激勵,頗有上漲的機會。
技術分析日線
(鼎翰技術分析日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技術分析週線
(鼎翰技術分析週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技術分析月線
(鼎翰技術分析月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請教大大,鼎翰成長這麼快速是搭上產業成長的順風?還是其價格跟大廠比特別低(但我google了一下好像也沒差多少)?另外這產業好像相較於硬體技術,好像更追求客戶適配性,我這樣理解不知道有無錯誤,感恩您~
回覆刪除主要是認列所併購的公司營收,鼎翰原本的本業是有些微成長,但沒有成長這麼多,絕大部份還是認列後的營收。雖然營收是增加的,但是由於併購後還需營運調整的費用支出,且新營收的毛利率也不如原來的本業高,反而造成整體獲利略微衰退,故未來若要獲利出現成長,就要看併購後的整合效益是否出現 1+1>2 的綜效,否則併購案就只是將兩家公司的財報數據打在一塊而已。先前第 2 季的財報看不太出效益,因此是否整合成功可以關注第 3 季財報狀況,若有整合效益出現,公司獲利將直接往上跳升;反之則股價再持續盤整。另外,該公司的產業,硬體技術已經難再有突破,反而是結合雲端、物流、倉儲等管理系統,是公司未來可以發展的亮點。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