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Posted by UC Wang 6月 28, 2022 No comments



(圖片取自網路開放資源。)


淺談今年表現

今年,是投資風險性資產相當困難的一年,並不僅是因為單純升息的關係,而是國際局勢的發展與改變,常常超出市場的預期。自今年初開始,不,應該說是早在去年年中因 CPI 高漲時,以及半導體業存在 over booking 的隱憂,市場就已經在反應供應鏈供給可能過多以及升息的風險,開始進行本益比倍數的調整。因此,2022年我們可以看到台股的跌幅相較於美股輕微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外資在台股的部位,可能是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疫情以來的這兩年均呈現大幅賣超的狀態,因此台股的整體本益比一直貼在位階比較低的位置,下跌的空間本就不會太大,但目前台股迄今下跌約兩成,雖較美股的跌幅來得少,但從個股來看,即使計入需求衰退的因素後,不少個股也已經是超跌了。
在總體經濟裡,經濟學家時常會根據幾個總經指標,對照過去歷史的表現,透過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來作為經濟衰退的可能假設。然後媒體再從經濟學家的假設,發佈報導股市可能會再下殺多少點的相關文章。然而,市場修正、及反應的速度總是比經濟學家發布的報告還要快上許多。因此,有可能投資人還在擔心經濟學家所說衰退的隱憂,但股市卻是早已先落底而提早反應下一階段景氣的復甦、或者反應因過度修正的強力反彈。另一種可能性是,經濟學家依照自己的看法提早發布衰退的報告,但實際衰退的證據卻還不夠充分,結果就是提早看空而錯失行情。因此,投資人在股票市場裡要依靠總體經濟來避險,需要具備更多專業性的知識,以及豐富的市場經驗,才能真的達到趨吉避兇的效果。由於根據相關報導,歷史經驗的回測中,經濟學家預測經濟的準確度通常都不高。故個人的看法是,若不是投資人自己本身對總經就有研究,那麼長期投資市場,長期著眼於價值投資,雖不會讓您趨吉避兇而規避掉資產下跌的風險,但至少不會因做錯而喪失參與市場的機會。
根據過去歷史經驗, 升息周期對於股市的表現並非都是熊市,有時是強勁的牛市反應。而目前市場最在意的通膨,絕大部分都不是因為經濟過熱產生,而是因為疫情期間的刺激經濟、烏俄戰爭、中國封控、運價因素、ESG 和反全球化,以及供應鏈失調等等,種種因素疊加造成的成本推升,以致物價呈現螺旋式的上漲。因此,通膨高並非是市場需求過熱造成的通膨,而是供給端成本推升,造成的成本上升的通膨。過去的高通膨加上連續性升息等因素,雖然兩者結合大多都是熊市反映,但這次的通膨多是非經濟因素所產生(如原物料價格的高漲,一大部份原因來至全球減少俄羅斯石油、原物料、肥料等大宗商品的供應),只要原因消滅後,通膨其實來得快也會去的快。而股市的下挫,帶來的是公司市值的縮水,公司市值縮水本就會影響企業的開支,而減少庫存材料拉貨及鋪貨的需求。同時,投資人股票資產價值的減損,也會大幅降低非消費性商品的消費意願,需求不見後通膨也就跟著下來了。而糧食市場透過蛛網理論也能快速達到供需平衡,如食品價格好,種植的農夫就多,供給就會跟著增加,進而降低食品原料的價格。因此可以看到「黃小玉」(黃豆、玉米、小麥)在一兩個月內快速的上漲,之後一兩個月又快速的下跌,最後回到一個平衡點。

總經不是算命

今年,被稱為總經大神的愛謝克,是國內非常少數看多的總經學家。我個人蠻欣賞愛榭克對總經方面的分析與思考方式,他不會僅以幾個總經指標,就貿然的下定結論說經濟將要衰退。總經的分析與股票的分析都是一樣要跟著市場隨時做變化與修正,也要隨時注意經濟數據有無因為特殊事件而扭曲的現象。且預測的結果,都是奠基與當下市場的條件與環境,當環境因素改變了,預測理所當然也要跟著改變。有人說愛謝克今年的預測失靈了,失靈是因為環境因素的改變,而讓市場發生變化,如烏俄戰爭、地緣政治風險、大國間角力的對抗、通膨預期的改變、FED 的改變等等所造成。預測真的不是算命,只是對當下局勢的判斷所做的一種推演與假設。

升息對選股的影響

因此,在多空的判斷上,我不認為單單看幾個總經指標,就真的便如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說的進入衰退,最後變成類似亞洲金融風暴、或 08 年金融海嘯、2000 年網路泡沫那種等級的回檔。在長期投資為不變原則的前提下,股市經過修正後的企業還是有它該有的價值,不仿就將問題回歸選股、價值投資還比較簡單。在升息的條件以及長期投資為不變的前提之下,選股類型的改變一樣可以獲得良好的績效,這如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今年又回到投資的主旋律。這幾年因為 QE、QT,及利率的改變,人們經常拿「股神巴菲特」及「女股神凱西.伍德」兩人的績效做比較,以對照在不同利率水準之下,哪種投資方式較能創造較高且穩定的報酬。
回歸升息因素的話題, 升息影響的就是利率的變化,而利率的變化對於股票的估值也會產生改變。比如,以現金流量折現法來說,評估目前資產的價值,就是對未來現金流量以及資產的折現。而「現金流量折現法」就是一個用來對企業估值的工具,假設利率(或無風險利率)越高的情況下,則未來資產經過折現到當前資產的價值就越低;利率越低,則折現到當前資產的價值就越高。「現金流量折現法」,小弟認為是一個投資觀念的好工具,但卻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實際應用的工具,原因是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率,還有未來可以實際產生的現金流,都充斥太多假設性的前提而難以實用。但是,利率折現的觀念,卻在投資觀念裡相當的重要,牽涉到股票的選擇,也會影響到投資的績效。簡單的說,說白一點也就是什麼時候應該投資「成長股」,什麼時候應該投資「價值股」。

成長股 vs 價值股

從「巴菲特」及「凱西.伍德」這幾年的表現,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知道,前兩年在 FED 啟動無限 QE 的兩年內, ARKK 主動式基金,從疫情最低點大漲了將近兩倍以上。而「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表現卻遠低於大盤平均表現,讓人覺得價值投資是否已死。而到了今年開始 QT 的這一年,在國際股市重挫的情況下,波克夏公司卻仍有不錯的正報酬,而 ARKK 今年以來卻慘虧超過六成。因此,不管在投資風格上、或投資績效上,這兩人的表現都大相逕庭。
不過,不管再怎麼比較,雖兩人都有股神的稱號,但畢竟仍是不同的兩人,拿來比較都有失公允。因此小弟就拿個人這幾年的研究數據做為比較,據此分析在利率決策不同的年度裡,透過不同的選股模型之下,投資成長股、或投資價值股,哪一方更容易勝出?

(近 5 年實測資料,自行繪製。)

依據個人近 5 年的實測資料,採用價值型 OR 成長型選股模型的標的,在不同的市況下報酬率也各有不同。在利率較高的期間(不含 2020 年 3 月以後,及 2021 年 10 月之前),價值股的投資績效優於成長股。但在利率較低期間(2020 年 3 月以後,及 2021 年 10 月之前),則是成長股的投資績效優於價值股。另外也可觀察,在股市盤整、下跌期間,價值股的修正幅度往往也較小。但在股市明顯上漲期間,成長股的績效優於價值股。數據實測顯示的結果,也跟「巴菲特」及「凱西.伍德」,在不同利率環境下,不同的投資邏輯,呈現相同趨勢的結果。

小結

本文所要表達的是,長期投資人若專注於選股的品質,長期來看未必比擇時進場還要來得差,就如同我們在前一節圖表上所看到的結果,選股的品質若好,則不管是投資成長股或投資價值股,都還是有機會能夠得到優於大盤的表現,這才是長期投資帶來的好處。而大盤的表現,其實更多時候來自於市場的氛圍與投資人的情緒,並非真的就在反映總體經濟的變化。股市的表現,永遠領先實體經濟 4 至 6 個月,股市的重挫也未必代表之後的實體經濟表現就會一瀉千里,股市也是經常性的過度修正,而投資股票的最好時機,往往就在人們最恐慌、投資者信心潰敗、最脆弱的時期。
當然,台股還有另一個投資學派,是人數最多,也是最多人採用的方法,就是完全按照技術面來停損、停利、進出。技術派的優點是學習的門檻相對較低,但是入行容易專精難,且得時時緊盯盤面的變化,不斷累積瑣碎的盯盤時間,其實花費掉的時間更為龐大。
投資不止是理財,也是生活,且是一條漫長無止境的學習之旅。怎樣在投資中獲得平衡,哪種投資方法更適合自己都是因人而異的課題,不同的方法彼此之間也會互相牴觸,只有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善用相關方法的優點,以及慢慢修正相關方法的缺點,長久下來自然就能慢慢趨近於我們想要的結果。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依據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財經時事討論

2021/06/09 財經時事(24) 論投資人最需要的能力有哪些?「心態」、「研究方法」、「獨立思考」! 2019/11/22 財經專欄(23) 被動投資已在國內蔚為風潮,但您不可不知 ETF 的主題風格與差異!本文教您如何評斷 ETF 的內涵價值,只要花 5 分鐘、年化報酬率多 5%。 2019/11/05 財經專欄(22) 年輕人如何從「零」開始,擬定一生的理財規劃。 2019/07/05 財經專欄(21) 淺談 「0-6 歲國家養」vs 「長照」政策,用數據帶您分析誰才是對台灣整體利益最好的方式。 2019/06/28 財經專欄(20) G20 高峰會展開,再談美中貿易戰如何影響後續的投資策略。

0 意見:

張貼留言

Search

Bookmark Us

Delicious Digg Facebook Favorites More Stumbleup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