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31, 2017 No comments


為何要對企業進行估值

當我們對一檔股票有興趣時,除了要對其基本面,如公司的體質、獲利情形、未來的前景及公司負債程度等進行了解外,最重要是「下手買進的價位」是否有獲利空間,就像我們買東西一樣,「東西要好但價錢也要合理」,當然最理想是買在「最低價」或「破盤價」,進行買低賣高的操作獲利空間才會大,也比較有安全邊際。因此怎樣去估算或比較股票的價格就變成一門重要的學問。像是士地、古董、珠寶等有價商品,之所以有市場定價,價格由相對應專業人士參與估值,收藏家或專家也因此在市面上搜括價格被低估的商品,再以合理行情轉賣給市場,股票的操作手法其實也有點類似這樣的情況,但要做到這樣,首先得先知道怎麼估值。因此本文就幾種常用的股票估值方法進行分析與比較,以讓各位讀者明白各種估值的優缺點。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26, 2017 No comments
20171026 財經專欄2-AI人工智慧ETF-01

財經時事相關新聞

據《彭博》報導,甫於上周三(10/18)於華爾街推出的 AI 人工智慧 ETF (AIEQ-US),使用了 IBM 人工智慧 Watson 所選出的 ETF,績效表現優越,該 ETF 推出短短數日,即輕鬆地贏過了 S&P 500 指數大盤的報酬率。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25, 2017 No comments
20171024 個股分析3-2732-六角

競爭優勢分析-基本面

一、六角基本介紹

六角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2015年1月20日正式上櫃掛牌,目前擁有「Chatime」日出茶太、「Wagokoro Tonkatsu Anzu Ginza」銀座杏子日式豬排、「段純貞牛肉麵」、「 Bake Code 」烘焙密碼等多個餐飲品牌。六角是個跨國的國際餐飲品牌,主打全世界華人世場,橫跨全球四大洲,駐點超過二十九個地區與國家,八十餘座城市的餐飲事業群,在澳洲、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家更是外帶式茶飲第一品牌,且仍持續積極拓展亞太區其它新市場,同時也領先同業開拓北美等地,包括紐約、佛羅里達、加州、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等,甚至成功跨越南半球、橫越歐洲,儼然已成為全球最國際化的華人連鎖餐飲集團。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19, 2017 No comments
2017/10/19 個股分析(2)、《挖掘潛力股》(5287)數字-財報預測分析

競爭優勢分析-基本面

一、數字科技公司基本介紹

數字科技我們可能對他很陌生,但旗下的8591寶物交易網、591房屋交易網、8891汽車交易網、101名品會、香港591房屋交易網、518人力銀行、100裝潢網、結婚吧,這幾個網站全台有九百多萬人使用,都是數字科技創造出來的交易平台。其中比較耳熟能詳的有8591寶物交易網、591房屋交易網以及518人力銀行更是該公司獲利佔比的前三名。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17, 2017 No comments

20171017 個股分析1-3293-鈊象-01

鈊象-基本資料

鈊象電子成立於1989年11月,於2006年7月12日正式上櫃,為國內唯一具有商用電子遊戲機(Arcade Game)和線上遊戲(Online Game)之領導廠商,擁有全方位遊戲產品線!
創立於西元1991年的鈊象電子以大型電玩遊戲機台產品、PC GAME、TV GAME起家,包括當時蔚為風潮的跳舞機、賽車及格鬥遊戲等等都是主力產品。繼「舞光十色」、「明星三缺一」、「明星三缺一2002」這些遊戲後,鈊象更跨足線上遊戲領域,以自有研發技術推出「封神 Online」,希望鎖定華文市場,暫時先以既有產品推向香港、大陸,並逐步整合遊戲平台。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14, 2017 No comments
2017/10/13 專題研究(6)、國內ETF 0050台灣50、0056台灣高股息、006201富櫃50等成份股價值分析《持續更新》

國內ETF 0050台灣50、0056台灣高股息、006201富櫃50等成份股價值分析


0050-元大台灣50-ETF

一、元大台灣50成份股

20171013 元大台灣50成份股

二、元大台灣50成份股成長價值分析(ROE vs P/B)


三、元大台灣50成份股本益成長分析(P/E vs PEG)


0056-元大高股息

四、元大高股息ETF成份股

20171014 元大高股息成份股

五、元大高股息成份股成長價值分析(ROE vs P/B)


六、元大高股息成份股本益成長分析(P/E vs PEG)


006201-富櫃50

七、富櫃50成份股

20171014 富櫃50成份股

八、富櫃50成份股成長價值分析(ROE vs P/B)


九、富櫃50成份股本益成長分析(P/E vs PEG)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市場價值面分析

2017/10/13 專題研究(6)、國內ETF 0050台灣50、0056台灣高股息、006201富櫃50等成份股價值分析《持續更新》

打造價值型投資組合與績效驗證

20171013 專題研究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01 專題研究(4)、打造混合型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持續更新) 20171002 專題研究3-成長價值型投資組合 20171002 專題研究2-價值型投資組合 20171002 專題研究1-成長型投資組合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14, 2017 No comments
2017/10/13 財經專欄(1)、央行近期對ETF提出的風險性預告,是否代表被動式基金存在什麼危險?本文帶您分析並判斷目前的ETF價格是否超漲,還具有投資價值?

有關央行近期對ETF商品提出的風險性預告

央行總裁彭淮南在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針對近年受歡迎的被動式投資發表大量研究資料,認為ETF分散式投資的效果已經明顯降低,而金融市場存在「羊群效應」,只要市場遭逢重大利空就可能引發滾雪球效應。本文透過財務數據進行價值分析,帶您判斷ETF成份股的價值是否偏高。彭總裁的風險預告,是否真有其道理,我們又該如何判斷並修正我們現階段的投資策略。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13, 2017 3 comments
20171013 專題研究5-市場本益比分析

市場本益比分析

市場本益比,即代表市場上所有個股的本益比平均數。市場本益比一般採用「加權平均」或「簡單算術平均」兩種。因台灣的股票市場,權值股與小型股的權重差距太高,若用加權平均方法,容易扭曲整體本益比的水準。因此,本站專題是採用「簡單算術平均」,但簡單算行平均也存在缺點,即因小型股的波動差異很大,故筆者使用的方法是先去掉體質不佳的個股(即個股表現虧損的公司),將其視為「雜訊」處理。因此上市櫃約1500家個股,經過前述說明的篩選後大約只會剩下1/3至1/2左右,再將這些公司進行排序,以得到市場的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
藉由整體市場平均本益比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目前個股的市況,相較於每家個股的歷史最高及最低本益比,是處在低檔還是高檔,以控制我們投入的資金部位是要減碼還是加碼。當市場平均本益比偏高時,可以找到的便宜股票數量變少,獲利空間就會縮小;當市場平均本益比偏低或處於正常水位時,可以找到的便宜股票數量即變多,有助於提高整體獲利。

一、上市櫃公司市場本益比散佈圖


二、上市櫃公司市場本益比分佈圖


三、上市櫃公司市場本益比統計家數


四、上市櫃公司市場本益比級距統計圖


五、上市櫃公司市場本益比評價百分比歷史分佈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打造價值型投資組合與績效驗證

20171013 專題研究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01 專題研究(4)、打造混合型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持續更新) 20171002 專題研究3-成長價值型投資組合 20171002 專題研究2-價值型投資組合 20171002 專題研究1-成長型投資組合

市場價值面分析

2017/10/13 專題研究(6)、國內ETF 0050台灣50、0056台灣高股息、006201富櫃50等成份股價值分析《持續更新》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08, 2017 No comments
20171008 理財探討5-市場本益比分析

市場本益比分析


市場本益比的計算方式

由基本面理論(2)中提到,市場本益比即是上市櫃公司總和,整個市場的本益比,計算的方式有「簡單算術平均」與「加權平均法」兩種。
「簡單算術平均」賦予每支股票相同的權重,因此優點比較貼近市場平均表現,但缺點可能受到市值較小公司偏差的異常值而影響整體的均值。
「加權平均法」則賦予不同股票依據市值大小不同,乘上大小不同的權重,優點與上市櫃公司指數連動較高,但比較缺點容易受權值最高的幾家公司所左右,造成市場本益比失真。

市場本益比評價市場超漲或超跌的缺點

一、市場本益比的缺點,容易受個股本益比雜訊的干擾

一般市場本益比計算方法,不管透過「簡單算術平均法」或是「加權平均法」都有同樣的缺點,即在計算個別公司本益比的評價時數值範圍差異大。因此若將我們所有有興趣的「本益比範圍」個股挑選出來,並將之視為「本益比訊號」的話,則其他散佈的個股則視為「本益比雜訊」來因應。原因在於「雜訊」的本益比數值遠比我們所要的「訊號」還大,且數量不少,若將市場本益比完全取其均質,恐怕會受到「本益比雜訊」嚴重的影響。因此將「雜訊」捨棄掉後,將更方便我們專注於「有興趣個股」的研究,如此得到的市場本益比,雖無法反應整體市場的市況。但站在投資「績優股」的角度上,那些本益比嚴重高估,或呈現負值的「本益比雜訊」去除掉後,筆者反而認為剩下的股票「去蕪存菁」後分析起來更有參考價值。
下圖菊色部份即是我們有興趣的範圍,目前股定的參數是本益比0~50倍的範圍,過高的數值及負的數值,都不在我們研究及分析的範圍裡。

二、個別本益比位置高低差異大

個別本益比高低評價有所不同,如以均質為評量標準,當族群分佈不同時,會得到高低不等的市場本益比,無法客觀衡量市場所在的本益比水位。
上圖為分析2017/10/6號收盤上市櫃本益比家數介於0至50不等的本益比分佈圖,由分別個股歷史「最高」及「最低」本益比,至少可以看到有兩個明顯峰值:

(1)本益比高檔中位數:12.8、22.4

(2)本益比低檔中位數:8、12.8

(3)目前市場本益比估值:11.2、16

依上方本益比中位數概略估值,市場本益比距離本益比高峰位置剩餘:34%及66%,可看出不同族群的本益比空間不等,差異頗大。
由上方兩個數字可解讀過去一段時間:
(1)「低本益比族群」比「高本益比族群」漲的多。
(2)「價值股」比「成長股」漲的多。
(3)「低價股」比「高價股」漲的多。

小結:因市場本益比組成族群不同,若以單一市場本益比數字來判斷市場的平均本益比高低,而不區分開不同族群的差異性,將使研究結果失真,而造成判斷失誤。

修正做法

三、以個別股票本益比所在等級代替「本益比倍數」。

筆者提出一種判別市場本益比的方法,即是將個別股票的本益比分成為5個等級:由低到高為「1價值低估」→「2低估」→「3中等」→「4高估」→「5價值高估」共5個等級。
由上市櫃家數統計,具備價值投資標的尚有約100家個股,再依據手動篩選後再去掉一半後,尚有約50家可投資標的。

小結:由修正做法,利用本益比級距來判斷目前2017/10/06收盤價後大環境投資水位,尚有13.7%~19.7%具備投資價值。

四、相關專題研究

2017/10/13 專題研究(5)、市場本益比分析(持續更新)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基本面投資理論

20171008 理財探討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31 理財探討4-混合型投資組合選股 20171026 理財探討3-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2-預估本益比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1-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05, 2017 No comments
20171025 理財探討1-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01

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


什麼是本益成長比?

一、本益成長比(PEG)的歷史原由

本益成長比(PEG)的計算方式是「公司利潤的成長率」與「公司本益比」的比值,PEG最早被提出是由「祖魯法則」的作者吉姆·史萊特最先採用的概念。

依據史萊特最早於1960年提出的選股標準有以下幾個原則

1、過去五年裡,至少有四年每股盈餘不斷持續成長。
2、和成長率相比,本益比不高。
3、董事長的聲明必須樂觀。
4、強勁的流動性與現金流量、低債務。
5、公司有競爭優勢。
6、有轉機或有題材。
7、低總市值。
8、股價相對強度高。
9、股利率不低。
10、合理的資金部位。
11、經營階層持股比重高。
其中上述的第2點,「和成長率相比,本益比不高」是PEG指標的主要精神來源,PEG即是「PE」(本益比)除以「G」(成長率)。PEG的使用比較偏近於費雪對於成長股的概念,當公司的成長率可以長久維持高成長,或現階段呈現高成長狀況,若公司本益比的比例低於公司未來的成長幅度,則具備投資潛力。
PEG的使用概念相當直覺且合理,我們在評估本益比時,主要是要知道股價歷年來波動的合理上下限,以便在股價位於下限時低價買進。但我們知道當一家公司處於衰退的情況下,現在的低本益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往後變成高本益比,相反的,當一家公司處理成長週期內,現在的高本益比,則會隨著時間過去,公司獲利成長越來越富厚,而變成低本益比標的。PEG指標用處就在於提供我們一個評量及衡量的標準,以判斷成長幅度及本益比兩者的關系。

小結補充:

不過題外話是,雖然PEG指標及其概念是由吉姆·史萊特所最先採用,但真正被使用而發揚光大的卻是另一個人。吉姆·史萊特在袓魯法則中針對散戶的投資優勢,大量集中持股,且在投資生涯中因過渡使用財務槓桿,結果因投資風格所帶來的風險,讓吉姆·史萊特真的造成了難以彌平的重大虧損,而後就此退出市場多年,一直到晚年才重回市場並再著有「超越袓魯法則」一書。
PEG指標雖是袓魯法則中提到重要的投資理念,但作風較為保守謹慎的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把這個指標用的更為淋漓盡致,因彼得·林區的成功才漸漸的讓投資大眾認識此一指標並被廣為使用。本指標的特色為同時兼顧成長與價值的評估,筆者認為在本部落格的另一個單元,選股理論(3)的成長價值指標(GVI),其實和本益成長比(PEG)有一點異曲同工之妙,因兩者式子的組成因子,皆是「成長面」與「價值面」參數的比值。

如何使用本益成長比?

二、本益成長比(PEG)的適用時機

`"本益成長比(PEG)"="本益比(P/E)"/"稅後淨利年增率"` 或
`"本益成長比(PEG)"="本益比(P/E)"/"EPS年增率"`
因股價總是提前實現未來的收益,因此本益成長比指標的價值在於,當公司未來利潤的成長率大於公司股價的本益比估值數字時,則本益成長比數值會小於1。此時代表該公司的預期成長率,可於未來追過目前估值過高的股價,若以未來的獲利計算則現今的高本益比,於未來也將變成低本益比,則該公司仍具備投資價值。
依據「袓魯法則」作者吉姆·史萊特認為,當PEG來到1時代表估值合理,數值越低則代表股價越被低估。而PEG若低於0.75甚至低於0.66時則更具備投資價值。那使用此指標有什麼風險呢?

三、本益成長比(PEG)的缺點與風險

因本益成長比是「本益比」與「成長率」的比值,當企業的成長率高到某個程度,即使股價飆高到達高點,一旦用PEG來評估後則感覺就不再那麼昂貴。但我們知道投資一定有風險,且企業獲利也不可能永無止盡的成長,所謂的秋收冬藏就是代表總有一天,再怎麼努力成長的公司,也會有休息衰退的一段時期。一旦成長力道趨緩,則預估本益比同時也會跟著上修,兩者比值將使PEG指標修正的更為厲害-「大幅的飆高」,而股價也就此如高空墜下…沒有什麼虧損比被高估的投資墜落還要危險的…,因此筆者認為,PEG應該要與預估本益比共同參考,且本益比也要設定一個上限,才能夠保留一點安全邊際。
20171018 PEG與預估本益比關系圖

四、相關專題研究

以PEG指標進行篩選的股票投資組合試驗,可參考本部落格專題研究:
2017/10/02 專題研究(1)、打造成長型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持續更新)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基本面投資理論

20171008 理財探討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31 理財探討4-混合型投資組合選股 20171026 理財探討3-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2-預估本益比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1-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Posted by UC Wang 10月 04, 2017 No comments
20171025 理財探討2-預估本益比選股

預估本益比選股


什麼是本益比?

本益比(P/E),為評價一檔股票的股價是否處於高檔,最淺顯易懂的方式。本益比代表的是投資一檔股票後,要經過幾年才能回本的速度,以本益比10倍來說,公司經過10年的收益可賺回當初投入的股本,故本益比越低,代表回本的速度就越快。故很明顯的,投資低本益比的公司獲得的收益比投資高本益比還划算。

本益比公式如下:

`"本益比"="股價"/"EPS"`
因本益比的基本原則,是如此的貼近生活化,如「貨比三家不吃虧」的概念,也最常被媒體使用來說明哪檔股票便宜,哪檔昂貴,因此也較常被一般大眾廣為採用。

本益比要跟誰比?

除了比較不同公司的本益比哪家較便宜外;也要與過去同一家公司的歷史本益比相比,看看從過去到現在,同一支股票現在的本益比是昂貴抑或是便宜。如果本益比低,那就是相較於過去的股價便宜;如果本益比高,相反的就是屬於昂貴。

本益比道理雖然簡單,但卻有多個版本如下,其功能及作用也各有不同。

一、個股本益比

個股本益比,即是採用同一支股票過去一段時間中的歷史股價高低點,與過去同時期的獲利狀況(每股盈餘EPS),兩者相除後的比例。因個股本益比偏重於計算自已本身的歷史本益比做相較。因此評估時跟整個市場的本益比有所區別,便宜或昂貴也要看過去歷年來的盈餘表現而定。

二、市場本益比

市場本益比,即是上市櫃公司總和,整個市場的本益比,計算的方式有「簡單算術平均」或「加權平均法」兩種。
「簡單算術平均」賦予每支股票相同的權重,因此優點比較貼近市場平均表現,但缺點可能受到市值較小公司偏差的異常值而影響整體的均值。
「加權平均法」則賦予不同股票依據市值大小不同,乘上大小不同的權重,優點與上市櫃公司指數連動較高,但比較缺點容易受權值最高的幾家公司所左右,造成市場本益比失真。

小結:若以個股選擇為主,筆者會以「簡單算術平均」當做整體市場的本益比;若以指數為考量,則以「加權平均法」較為洽當。


本益比的正確使用方式

由於若要計算目前的本益比,應以現在的股價,再與現在的盈餘數字相比才可得到正確的本益比。但因現在的盈餘數字無從得知,一般大眾傳播等媒體或一般個人投資者,常以容易取得的「最近公告四季每股盈餘」來替代現在的盈餘數字,另也曾看過是以「最近公告兩季每股盈餘」再乘上兩倍做為計算的。因此各家計算的公式不同,所得出來的本益比亦不同。
因此若我們看到報章雜誌或媒體等說某某家股票本益比偏低,具有長線投資價值,務必記得試著計算一下,反推EPS數值,以確認其計算的標準是採用哪種算法,因本益比的「高」或「低」充斥著非常主觀的計算,不同計算方式高低點差異蠻大,本益比也常被用來操弄某此個股。
使用本益比選股,雖然容易且符合直覺,卻存在著因計算上的不同,造成使用的諸多陷阱。實務經驗是,若要真正的使用本益比並進行正確的投資,一定得知道本益比計算上的不同,及相關的種種風險。

三、使用益比會有如此差異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當企業獲利不斷衰退,市場不斷萎縮時,使用近四季本益比會有公司股價很便宜的錯覺。
(2)當企業獲利逐步往上,市場樂觀時,使用近四季本益比會讓公司股價看起來昂貴,而錯失買進的較佳時點。
(3)當企業的產業特性是屬於景氣循環股時,企業能否獲利與市場報價或景氣需求相連結。利用本益比評價使用在市場即將反轉,將會造成買高賣低的反效果。因此常聽人說,景氣循環股要買在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由於諸多因素的干擾,使用本益比是一門藝術而比較不像科學。
20171019 預估本益比選股

小結:利用過去的每股盈餘與現今股價的比值,對於股價合理的評估,無法跟上公司獲利能力的變化。因此修正做法即是預估公司未來一年可能的盈餘,再以此盈餘與現在的股價做計算,以得到「預估本益比」。但預估本益比其實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本部落格專題(1)~(4)也將預估本益比高低視為進出的準則之一,其中又以專題(2)所佔本益比評估所佔權重最高。

相關專題研究

以預估本益比做的選股邏輯,可參考本部落格的專題(2):
2017/10/02 專題研究(2)、打造價值型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持續更新)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基本面投資理論

20171008 理財探討5-市場本益比分析 20171031 理財探討4-混合型投資組合選股 20171026 理財探討3-預估成長價值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2-預估本益比選股 20171025 理財探討1-預估本益成長比選股

Search

Bookmark Us

Delicious Digg Facebook Favorites More Stumbleup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