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免費資源。)
這波政治亂象的兇手僅是川普?
先前筆者曾於上篇文章寫到美中貿易戰風險隨著結果底定似乎接近尾聲,但後續的發展卻是劇情急轉而下,讓筆者不由得覺得這一連串的貿易糾紛,也許是積累良久的貧富差距下的產物。筆者為何這樣說呢?首先美國川普總統是 2 年前從民主選舉所誕生,但是支持者大多是由社會薪資所得較底層的人們所組成,川普本人即是充滿了爭議性,但最終還是獲得了選票的支持,一度跌破眾人的眼鏡。
假設美國經濟真的那麼良好,川普政府為何又要發起貿易戰?除了世界第一強權之爭外,我想一般的美國人民跟台灣的人們沒有什麼差別,所思所想也就是自已的所得、房價、購買力這些基本的需求。真正會為了爭世界第一強權,而破壞 WTO 所訂的自由貿易原則,無端去招惹共產國家的中國或其它長期以來合作良久的經濟夥伴?川普的個人所想,跟一般美國老百姓的想法,多少還是有一部份的契合,否則怎能得到美國人民及國會認可及支持?川普雖身為總統,但若無民意及國會的支持,依據總統個人權限及意志,要造成全球股市的動盪不安,且經濟數據仍然亮眼的情況下,又要產生這麼大的跌幅實則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國人民把購買力停滯的怨氣全出在中國身上
中國 30 年來經濟快速的崛起,不管是 GDP 還是國民所得,都以極快速度迎頭追趕著已開發國家。至 2016 年時,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資料,全球 GDP 總量排名第 2 ,國民 GDP 人均所得中國已是追趕到差距只離美國剩下 3.74 倍;另一方面,2017 年中國官方出現一則報導指出,中國的人均 GDP 在 2025 年可以超越西歐和日本,及中國推出的 2025 中國製造口號,更可看到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自信遠超過大部份的西方已開發國家!
(依據世界銀行公布資料,美國及中國人均所得僅相差為 3.74 倍。)
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出中國人均 GDP 的成長幅度是以類似指數型態上揚的幅度加速成長,其速度快速逼近於人均 GDP 呈線性上升的美國。圖表取前年 2016 年資料,主要是因為 2017 年中國人均為討好領導階層不排除有遭大陸官方美化,而強調國富民強的經濟實力,公告數據難免有灌水的嫌疑;相反的,今年(2018年)則因貿易戰的開打使得中國官方又改口聲稱人均所得只有美國人民的 1/11,與去年(2017年)相比之下的數據不免差距過大。
美國人民的薪資待遇跟台灣的上班族一樣,人均 GDP 的成長假象也是跟著貧富差距而失真,受著全球化的貿易政策所累,薪資待遇一直追不上公司獲利及 GDP 的成長速度,高漲的房市、股市及物價,讓一般老百姓實質購買力不斷的下降,生活痛苦指數不斷上升。而相反的,中國暴發戶的行徑,如在世界各國不斷的買地圈地,買車買樓如買菜一般更是讓人咋舌。全球化讓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卻也讓其他已開發國家喪失許多的工作機會,讓廉價的進口商品打擊各國的產業,讓公司行號不斷遭中國磁吸效應吸引,如此,怎不讓民粹主義翹然的覺醒?
人權、平等、自由只是宣戰的口號
10 月 8、9日,美國股市的大幅修正,所引發的全球股災,最先是從 10 月 4 日美國副總統彭斯接受美國智庫邀請演講,由內容的字裡行間可看出,貿易戰的發展似乎只是前菜而已,內容毫不避諱的修理批評中國的共產體制干預經濟的自由貿易原則,此一篇講稿內容後續被認為是美中要開始進行冷戰的開端,因此在隔了幾天後隨即因公債殖利的攀高而引起了股災。
從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稿內容來看,平心而論,共產體制的形成豈是一朝一夕可以因為喊話而改變的?因此要求中國官方遵循民主國家的貿易規則來走,幾乎是不太可能實現。另一方面,美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國民人均所得高於中國人民人均所得約 3.74 倍,卻要求貿易逆差馬上就縮小,以對等的貿易來進行無非強人所難。美國動用 301 條款是過去美國恃強凌弱的經濟制裁手段,如今再拿來針對中國,以打著貿易對等的口號,實則是以美國經濟的優勢來打壓對手的出口經濟命脈,由強權美國所發起的經濟戰爭,合理性其實也有點牽強,投資者感受到美中兩國越來越僵的氛圍,結打得越來越深,且美國股市估值已高,經濟不確定性也就跟著越來越深,因此美國股市的修正是再所難免的事。
世界各國股市遭受池魚之殃,台灣為最
但是,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台灣在 10 月 11 日過完國慶日的隔日,股市修正的幅度遠遠超過美中雙方任何一邊,是否代表著台灣夾在美中雙方的中間,不管是美國或中國,台灣跟雙方的貿易往來都是非當緊密的夥伴關係,當兩邊大打出手,首先遭殃的便是夾在中間兩難的台灣。
台灣除了需承受跟各國一樣的貿易風險之外,還得多承受地緣政治風險,如台灣的主權問題,一旦由美國或中國任何一方提到台灣都可能讓台股再次大跌。以本站所做研究來說,台股的平均企業本益比已跌超過 5 年來的最低點,以本益比來說,台股的估值比大跌許久的上證市場還低;但是,地緣政治風險卻還未見低,且台股的內資及主力對於系統性風險的反應一向是凌駕於個股的基本面,近期的大跌也都落在績優股的補跌,因此也不完全排除會再次破底。
台股的加權與櫃買指數表現不同調
台股權值股因受年底選舉因素考量,有官股護盤支撐,因此跌幅有限,尚有補跌空間;但是以中小型股為主力的櫃買指數卻是已跌到符合 2015 年歐債風暴的水準。
(台股加權指數修正不多,有補跌空間。)
因此,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如前所說目前僅僅是政治風暴的跌幅就已達 2015 年歐債風暴時的水準;如櫃買指數再次破底,則向下的幅度可能就是挑戰 2007 、2008 年金融風暴的跌幅…,實在很難想像在經濟基本面沒重大疑慮的情況下,可以跌到這種程度。
(櫃買指數已達歐債修正水準,如守不住則跌幅就是金融海嘯的水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