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素材取自東洋官方網站。。)
跨足學名藥及代工的藥廠ー東洋
公司與產品簡介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洋,成立於 1960 年,是台灣早期的老牌藥廠,成立之初是以製造及銷售學名藥為主的藥廠,後續逐漸跨足到更具技術能力的品牌學名藥的開發與銷售,幾十年以來不斷的精益求精,進而走到了特殊藥劑開發及新藥開發的生技藥廠。
所謂的「學名藥」與「新藥」的差別,一般來說市場投資人比較關注新藥的開發,例如幾年前的浩鼎乳癌新藥開發案曾一度造成股價炒翻天,但後續股價在新藥測試解盲的過程中失敗又大幅下挫,原因就是新藥一旦開發成功,且被證實藥效優於現有舊藥或是獨佔的特定急病症狀,一顆小小藥丸的獲利,就可以讓一家小藥廠不愁吃穿。但是學名藥就是指專利到期的藥品,任何藥廠在取得藥證後都可以複製藥品的成份來製造,只要藥品通過驗證為有效就可以開始販售,但是因為大家都可做,利潤遠遠不及新藥。
但是,新藥雖然利潤龐大,但卻是失敗率很高,就好比先前浩鼎的例子,要成功通過新藥的驗證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東洋一開始是家專做學名藥的藥廠,學名藥雖薄利,但卻較少失敗的風險,也不用花費太多研發成本開發新藥。東洋在學名藥站穩市場後,漸漸跨入較為技術的品牌學名藥,而後製藥能力也就漸漸被國際大廠所認可。東洋第三階段是做國外大廠的專利藥品代工,也就是代工生產專利藥,例如東洋代工國際大廠嬌生的抗癌用藥等等。
產業近況與前景
由於東洋主要開發困難學名藥等特殊用藥,適應的症狀多為「抗癌」、「抗感染」、「心血管」及「腸胃」用藥等等,技術核心如「微脂體」、「微脂球」及「特殊劑開發」等等,近年除了爭取國際大廠代工機會外,也開始進行開發自家品牌的學名藥。除了困難學名藥之外,東洋也投入自有的新藥研發,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及二型糖尿病等,不過因為研發費用投入不多,對於新藥的開發就樂見其成就好了。
(東洋技術研發,資料取自官網截圖。)
2018 年中,東洋公告減持智擎持股,以取得現金投入六堵廠的新產線,主要為提高現金流爭取海外的新藥授權。但是因智擎也是家經營穩健的公司,是東洋的金雞母,且東洋也是智擎新創時期的原始股東,減持股份後的損失不小,喪失不少智擎的獲利挹注。
東洋目前的營收佔比以癌症用藥為最大宗,佔比約 4 至 5 成,而代工藥品及抗生素各佔約 2 成。其餘為家庭照護用藥,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曼秀雷敦軟膏等及其它外用藥才佔整體營收一點點。目前東洋雖有開發新藥的企圖,但是研發費用佔比僅 7.9%,恐怕是很難有所成效,因此整體來說東洋仍是家以學名藥、代工等為銷售獲利的藥廠。
值得一提的是,東洋的獲利來自業外的佔比頗高,佔比約為 50%,這些業外收入主要在轉投資公司如台灣微脂體、智擎、榮港國際、昇洋醫藥、東生華、東源國際、東達醫學生技等公司,因此東洋如扣除掉自已的營收,剩下的一半有點類似於生技類控股公司。
(東洋收益有一半來自於業外,自行繪製。)
東洋財務數據分析
東洋依本站健檢雷達分析,由於獲利有一半來自業外,因此評估較偏向價值型,預估本益比為 12.32 倍,為個股本益比歷史區間的低檔。公司長期現金股利逐年增加,且採高配息率政策,本站估 2018 年每股盈餘可達 6.32 元,配息率 80% 來算,估今年可配息 5 元,現金股息殖利率約為 6.5%。由於台灣生技類股本益比都比較高一些,因此以現階段預估本益比來看,上檔還有很大的空間。
(東洋財務數據試算,自行繪製。)
(東洋健檢雷達分析,自行繪製。)
(東洋預估本益比分析,自行繪製。)
(東洋近年現金股利,自行繪製。)
(東洋配息率政策,自行繪製。)
(東洋營收成長狀況,自行繪製。)
(東洋收益狀況,自行繪製。)
(東洋毛利率及營益率狀況,自行繪製。)
(東洋近年每股盈餘,自行繪製。)
(東洋自由現金流量狀況,自行繪製。)
(東洋股權益報酬率與資產報酬率,自行繪製。)
(東洋流、速動比率,自行繪製。)
(東洋負債比例,自行繪製。)
技術面及籌碼面分析
技術分析日線
(東洋技術分析日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技術分析週線
(東洋技術分析週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技術分析月線
(東洋技術分析月線,使用兆豐免費看盤軟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