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Posted by UC Wang 1月 06, 2023 No comments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開放授權CC。)


一、2022年行情不利基本面投資人

2022年,是投資蠻困難的一年,也是自己這幾年來投資績效最慘淡的一年,但是個人並沒有把短期勝負看得這麼重要,原因是投資是長長久久的事。一直以來,短期致富的故事總是很讓人羨慕,而報章雜誌也總是喜歡報導短期致富的故事,其情節就如小說一樣夢幻。但是,嚴格地說,這些短期致富的故事,並非是通往財富自由穩健的道路,就如同樂透的故事一樣,發行商也總是喜歡宣揚樂透獎得主的故事,來吸引買家下注,但以期望值來說,買家就是最大的輸家,因為短期致富的故事,是屬數學概率上極小數的特例。因此在「短期」與「長期」這兩種概念下,對比於投資來說,就是屬於「選時」或「選股」,這投資裡唯二的兩種策略。小弟打從心裡認為所有的投資方法與策略都是以這兩種為出發點來組成,也就是說,依據投資者偏好不同,兩種策略的比重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選時」較為偏向短期策略;而「選股」則偏向較長期的投資。因此,在選擇投資方式的時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博弈了,投資的結果會因為你選擇的策略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以2022年來說,如果你是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式的基本面投資人,且持股比例是押好押滿(如我自已),大概2022年的績效都不會太好。相反的,如果你是以「選時」為主要投資方式的投資人,比方說是技術派、籌碼面等較屬於操作面的投資人,2022年的大幅波動,以及股價的大跌,「選時」投資人,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避開大跌。理由如下:

(一)股價走勢領先反應,技術派有優勢

2022年基本面的投資人大概都會有一種困惑,「為什麼公司公佈財報獲利這麼好,營收成長速度這麼高,毛利率這麼棒,但股價卻一直下跌」。其主要原因是總體經濟的變化速度太快,加上由於疫情的關係,供需之間產生延遲,即俗稱的「長鞭效應」,且大部份廠商容易被眼前的獲利所迷惑,而忽略掉市場供需快速反轉的可能性。加上國際貨幣政策快速升息,資金一下子快速緊縮,等於在資金面上落井下石。因此,掌握第一手消息,具有資訊優勢者快速離開市場,造成股市反轉,市場消費能力跟著快速下滑,再造成下游終端產品庫存去化變慢,而下游廠為了規避風險而快速砍單,上游廠接獲的大單、長單變成短單,短單再變成急單,公司氛圍從樂觀變為極為保守。這一連串的進展及轉變,都快速的反應在技術面及籌碼面上。因此,以技術派為主要投資方法的投資人,較容易快速的避開虧損。相反地,以基本面為主要投資方法的投資人,就沒這麼幸運,因為公司的獲利及財報其實是相對落後的資訊,而股價早早領先基本面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因此基本面投資人很容易落入價值陷阱,而造成虧損(也包括筆者我自己)。

(二)公司發言人不願當唱衰市場的先驅

以個人投資為例,自己雖是量化型的基本面投資人,但也非常注重新聞訊息,每日大概要看上百篇的新聞報導,再從這些報導裡,透過大量的新聞訊息比對,來尋找產業變化的蛛絲馬跡。個人的看法是,幾乎90%的公司或其發言人,在基於公司利益以及個人立場上,往往都不願(說實話)當唱衰市場的第一人。因此,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公司往往都要等到營收開始轉壞了,就連最一般的投資人,都可發覺公司獲利轉壞的訊號時,公司才開始發佈保守的言論,而股價老早就已跌了一大波了。上述這樣的情況據小弟個人觀察一直以來並非少數,而是幾乎九成以上都是這種情形。因此,技術派的投資人本身就不太注重在新聞訊息,僅有基本面的投資人會落入這種訊息型的價值陷阱。

二、以2022為例,基本面投資人要如何布局

上述的(一)、(二),兩點主要說明2022年技術派投資者的優勢:(1)以股價走勢為依據,不會迷茫於公司獲利,或公司發布的利多消息。(2)樂於當一個市場價格的接收者,市場價格的接收者本身就沒什麼立場,市場風向轉壞時,寧可小賠也不願大賠,因此整體虧損有限。但是,若是以基本面為主的投資人,要如何布局才能盡量的降低虧損,個人做法是採用以下的幾種方式:

(一)以產業面為出發點,將個股做橫向的比對

首先,以基本面為主的投資者若要理解整個產業的概況,以及發現產業風向的改變,就要極盡可能地涉獵多家公司的個股,將個股進行橫向的比對,如此一來,多個點(公司)可以形成線(產業),多個線(產業)可以形成面(市場)。就比較容易理解市場的概況,而不會陷入瞎子摸象的窘境。

(二)盡量收集個股新聞訊息

雖然前文曾說過,公司發言人基於公司利益及個人立場,通常不會開看壞市場的第一槍,但是新聞訊息的收集,也包含有法人的看法、產業同業的看法,以及正反兩面包羅萬象的所有資訊。從眾多的新聞訊息及片段中,解讀新聞訊息尋找蛛絲馬跡,是質化分析常見的做法,也能適當的彌補量化分析僅靠數據的不足,如此一來可以某種程度地避開價值陷阱。

(三)籌碼面判斷多空,訊息面是否與法人同向

解讀訊息常常是一種藝術,有時甚至要動用第二層思考、甚至是第三層思考,比方說「利多」是正要開始的利多,還是利多出盡的利多。相反地,「利空」是還沒反應的利空,還是已經反應的利空。如何正確地解讀訊息,是需要經過長年訓練的,而個人常用的方法是,若訊息的多空難以判斷,就從同族群個股的籌碼面來交叉判斷,原因是「法人」或「大戶」常具有不對稱的訊息優勢。因此,透過籌碼的判斷,至少可以讓我們了解,大戶及法人的動作是否與訊息面所呈現的利多或利空同向,才可避免買進利多已經提早反應的訊息陷阱。

(四)從大盤強弱了解多空現況

「多頭行情容易漲、空頭行情容易跌」,個股股票的上漲下跌,還是會一定程度受到大盤影響。以2022年來說,幾乎是從年初高點一路跌到年底收盤。因此,在大盤弱勢的情況下,大盤的走弱會帶動類股的走弱,而類股的走弱隨後伴隨的是個股的走弱。因此,在大盤走弱的情況下,個股股價絕大部份是連動於大盤的弱勢,而不是因為公司的基本面轉壞,純粹就是大盤氛圍不好而已。若要比喻的話,好似一支士氣低迷的軍隊,在節節敗退下,再強的士兵也無法發揮他原有的戰鬥力。因此,判斷大盤的強弱,便好似在評估軍隊的士氣與勝算,而投資者的角色便是如軍師般,在戰場上擺上適合的士兵作戰,以此打便大盤,提高報酬率。

(五)從預估大盤本益比來判斷市場是否超跌

小弟在判斷大盤強弱的情況,通常還會綜合個股的預估本益比,計算出一個合理且具有預估型的大盤本益比作為參考,只要整體大盤跌到一個超跌的位階,就放手的買進,不再去管任何的籌碼面或技術面,因為只要大盤跌到一個異常悲觀的情況,往往都是物極必反。

(本站預估大盤本益比,自行繪製。)


(六)企業估值的重要性

投資要「專注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價格」,假設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法,公司價值的折現與利率息息相關,利率若越高,則公司未來價值折現就越低。而一般的高科技公司,在過去獲利強勁以及個股本益比評價偏高的情況下,在升息的環境中修正的幅度就越高,因此2022年以來很多高科技類股直接對半打折到見骨。而企業估值的重點在於,左側交易者不必等到股價打底,透過基本面估值與試算,就能得到一個合理的切入點。

三、2023新年度個人的投資策略


(一)以不變應萬變

近期公布的景氣對策訊號已出現第一顆藍燈,且景氣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落到12分,為近13年來新低。多數人的解讀是「糟了,台股基本面要轉壞了」,但投資人不要忘記的是,景氣對策訊號是屬於落後指標(大約落後2個月),而股價的反應是屬於領先指標(大約領先4~6個月),因此光是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之間,前後就相差快8個月。過去景氣燈號下降得越快,修正的時間週期就越短,過去藍燈的持續時間平均約在1年左右,若以簡單的數學判斷,領先指標(股價)若要提早反應藍燈的結束,個人會抓時間約在明年的4月,明年4月就差不多要開始反應景氣的回升。但是,用這種簡單的預判,終歸也僅是一種預測,誰估得準呢?個人的信念是,既然底部訊號將出現在這4個月之間,那還不如以不變應萬變算了,反正總經這種事也沒幾個人能抓得準,不是嗎?

(二)持續選擇個人勝率最高的方式

長期來看,投資其實也沒什麼撇步,「專注於投資好公司」,只要長期持續、時時認真的研究自已的標的,最終還是能夠有好的結果。而「選時」其實就是在對賭自己的運氣、第六感、盤感等等,加上「選時」會造成短線的進進出出,一定會延伸出很多的交易成本,但過多的交易成本,直接就把利潤給吃掉了。小弟過去兩三年,也在「選時」上面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在選時這件事情上面,零零碎碎花費掉的時間成本還比選股花費的時間成本多出不少,平均命中率也僅在六成左右而已,然後再扣掉交易成本,或許是我慧根不夠的關係,總是忙了老半天也僅賺得一點點的價差。但假如不要「選時」,而僅是專注於「選股」呢?那麼個人選股的結果優於大盤的命中率約是七成,比選時還要高一點,而且不需付出額外的成本。兩相比較之下,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雖然2022年滿持股,且幾乎9成持有電子股,是過去幾年來績效最差的一年,但在個人最有利的策略上,「滿持股並選擇好公司」仍是現今個人最佳的投資策略。因此,我雖然會羨慕一些技術派的投資者在2022年避開大跌,甚至做空還大賺一筆,但那畢竟不是我拿手的投資方式。我不必迷惑於自已的投資方式是否需要做些調整或改變,我只要持續用我最有利的策略就可以了。

(三)升息循環下,小型股優於大型股

去年在升息循環下,讓筆者最值得自我檢討的一點是,大型股的走勢明顯落後於小型股。也就是在資金快速緊縮的情況下,外資及投信持股較高的中大型股,受到資金壓抑緊縮的幅度越大;反之,中小型股受到的影響則相對較小。因此,依據去年的經驗法則,個人的投資部位約分散50~60檔個股,其中虧損較多的股票,大多數屬於大型股、高價股、或過去法人持股較多的熱門股(占整體持股部位較多);相反地,去年能夠達到正報酬的標的,幾乎清一色是小型股、低價股,或較不為人知之冷門股(占整體持股部h5h5

四、小結

最後,依據去(2022)年的經驗讓筆者理解了兩個重點:(1)若是在資金行情下,則選擇大型股、主流股為上策,選擇小型股為下策;(2)在升息循環下,選擇小型股為上策,較能避開法人賣壓,而選擇大型股則為下策。

(美元走勢圖,數據取自鉅亨網。)

因此今(2023)年,雖然研判在升息的末端,但在美元強勁及資金還沒回流前,個人的做法將會依據去年的經驗法則,盡量選擇小型股為宜,並等待升息循環的結束,再依據資金的回流,選回大型龍頭股,如此一來雖然滿持股策略沒變,但是還是能某種程度的依據大盤的變動來調整讓投資組合朝向最有利的方向來發展。最後,在下方放上幾張去(2022)年本站的模擬投資組合績效與大盤的對比,以及本站在CMoney的虛擬投資帳號的模擬績效,依據去年的成績,在滿持股下大約下跌約 15%,若再加上股利的回沖,則整體虧損約在10%再多一點,相較於大盤整體的跌幅約 22%以上來說,略優於大盤。

(本站模擬投資組合,混合型投資組合近 1 年走勢圖,自行繪製。)

(本站模擬投資組合,CMoney模擬投資帳戶近 1 年走勢圖,自行繪製。)

(模擬投資組合近 1 年累積績效比較,自行繪製。)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依據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財經時事討論

2022/06/28 財經時事(25) 淺談升息以及通膨如何對長期投資人造成影響與心得 2021/06/09 財經時事(24) 論投資人最需要的能力有哪些?「心態」、「研究方法」、「獨立思考」! 2019/11/22 財經專欄(23) 被動投資已在國內蔚為風潮,但您不可不知 ETF 的主題風格與差異!本文教您如何評斷 ETF 的內涵價值,只要花 5 分鐘、年化報酬率多 5%。 2019/11/05 財經專欄(22) 年輕人如何從「零」開始,擬定一生的理財規劃。 2019/07/05 財經專欄(21) 淺談 「0-6 歲國家養」vs 「長照」政策,用數據帶您分析誰才是對台灣整體利益最好的方式。

0 意見:

張貼留言

Search

Bookmark Us

Delicious Digg Facebook Favorites More Stumbleup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