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取自網路開放資源。)
前言
前幾天,有網友詢問筆者,他的一支個股在短時間內就漲了 20%,由於從個股技術面看已逼近前波高點,似乎高點已到,是否該先賣出獲利再等回檔補進。洽巧昨天又出現另一個例子,台股的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同步跌破上升趨勢線,其中小型股的櫃買指數更是大跌了 1.38%,觀察盤面上的消息,主要影響的因素是散熱的奇鈜及生技的美時跌停,拖累了 7 月份兩個強勢的族群大幅走弱,而類股的跌勢再擴大影響到更多的個股下挫,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就是一種風險規避的現象。且台灣本土投信、主力習慣趕在財報季公布前先行獲利了解,以規避財報公布(見光死)可能不如預期的風險。但是,主力或專業投資人或許可以正確的判斷股票的價值,而選擇在某個時間點賣掉較為有利,但絕大部份的個股跌勢卻是比較像羊群效應,是大眾投資人因為盤勢下挫的氛圍,為了鎖住獲利、規避可能的虧損而選擇賣出。由於規避風險是人性的一種保護機制,就情感面來說是合理的,但就理性的角度來說,可能不是最有利的方案。因此,本文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