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搬家囉,新站連結如右:uc913....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12 月表現
2023 年 12 月,在經過 11 月份的大漲過後,台股持續做夢行情,12 月份盤面主流仍以中小型股為主。在台股走強的這段期間,台 11 月 PMI 跌至 46.8% 連 9 月緊縮,與此同時美國 11 月 ISM 製造業指數 46.7 近 20 年最長萎縮周期。從數據來看,台美現階段的經濟情勢都在緊縮當中,但股市與基本面並不同步,總是領先反應。股市反應的是,全球通膨正在逐漸降溫,美 FED 暗示明年降息三次,高盛則押注 ECB 提早在第二季降息,正是因為降息預期,讓市場判斷明年就會開始重啟寬鬆,於是股市領先反彈。
今年股市由做夢行情啟動,股市呈現虛漲成份高,且台股中的個股漲跌與基本面關聯度低。此外,美標普創...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11 月表現
2023 年 11 月,由於 10 月以來的利空因素:「以巴衝突升級、美國向中國限制 AI 晶片、FED 提高持續升息的機率」,自 11 月已有利空出盡的味道,法人機構開始看多、FED 官員亦開始緩解強硬升息的態度。加上,美國總體經濟指標:10 月非農爆冷失業率升至接近 4%、且美債殖利率亦上升至投資價值浮現、10 月 CPI 雖不變,但核心通膨創 2 年新低、FED 可能在明年提早降息等, 激勵 11 月份股票大漲。
台股雖然 10 月出口翻黑年減 4.5%,但市場已經開始反應明年經濟回升預期;加上大選將至,市場反應選舉行情,加權指數大漲...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2023年10月1日 星期日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9 月表現
2023年9月,本月股市激烈振盪,個人解讀原因是:「總經弱、但產業強」。以總體經濟來說,美國擔憂通膨再度升高,且聯準會暗示可能在年底再次升息,使全球股市持續處於高利率環境,可能壓抑經濟發展。而台股受到地緣政治等雙重干擾,地緣政治情勢不穩定,及 ECFA 效應逐漸減弱,使對中貿易出口下滑,特別是傳產股面臨很大壓力;再加上台灣央行明確表示不升息,導致台灣與國際間的利差不斷擴大,使新台幣處於相對貶值的狀態。
因此,台美總體經濟學家多數預測並看淡第 4 季,預估第 4 季的股市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先蹲後跳。然而,從產業角度來看,並無那麼悲觀:
一、AI...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7 月表現
2023 年 7 月,台股擺脫「五窮六絕」的走勢,6 月製造業 PMI 終結連續三個月下跌。然而,整體第二季基本面仍表現不佳,6 月外銷訂單「連十黑」,今年上半年外銷訂單衰退達 2 成。台經院下修 GDP 預測至 1.66%,並且預估通膨可能再次上升,將影響國內的內需與消費。
好消息是,台灣 6 月 CPI 年增率為 1.75%,是 23 個月以來首次跌破通膨警戒線,而且 G7 國家 5 月通膨年增率也有所降低。此外,由於美國就業數據強勁,PPI 及 CPI 顯示通膨有所降溫。因此,即使 FED 仍持續升息,但市場反應已預期升息已經見頂。
另外,7...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6 月表現
2023 年 6 月,生成式 AI 持續發酵,資金大舉進入推高相關概念,並且台股以科技股為主,股市表現亮眼。此外,美國 FED 宣布在 6 月暫停升息,美國 5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4%,低於預期。我國中央銀行也同步暫停升息。上半場的 6 月份,因美元貶值資金回流台股,熱錢帶動台股指數走高。
另外,澳洲央行意外升息 58 個基點,中國 5 月的出口大幅減少,全球需求疲軟,且股市短期過熱,投信也傾向結帳。因此,在端午連假過後,台股出現短暫雜音,萬七及萬八因為套牢人數眾多,成為壓力區。
儘管台股的基本面數據不佳,外銷訂單連續九個月衰退,央行也不斷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不保...
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自行繪製。)
淺談 2023 年 3 月表現
2023 年 3 月,經濟數據好壞參半:美國 2 月 ISM 製造業指數 47.7 連續 4 個月萎縮、2 月 CPI 年增 6% 符合市場預期,但核心 CPI 超過市場預期。由於快速升息等因素,美國小型銀行已經開始出現資金流動性風險,如美國矽谷銀行 SVB 事件,一度引發銀行倒閉及金融市場骨牌效應等風險及恐慌,緊接 SVB 之後陸續也傳出許多小型銀行出現問題,市場預期升息接近尾聲。各國為防止銀行出現倒閉風險,相繼為銀行注入流動性,也讓市場再度恢復信心。2023 年 3 月,加權指數上漲 2.36%、櫃買指數上漲 3.33%,本站專題模擬投資組合上漲...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開放授權CC。)
一、2022年行情不利基本面投資人
2022年,是投資蠻困難的一年,也是自己這幾年來投資績效最慘淡的一年,但是個人並沒有把短期勝負看得這麼重要,原因是投資是長長久久的事。一直以來,短期致富的故事總是很讓人羨慕,而報章雜誌也總是喜歡報導短期致富的故事,其情節就如小說一樣夢幻。但是,嚴格地說,這些短期致富的故事,並非是通往財富自由穩健的道路,就如同樂透的故事一樣,發行商也總是喜歡宣揚樂透獎得主的故事,來吸引買家下注,但以期望值來說,買家就是最大的輸家,因為短期致富的故事,是屬數學概率上極小數的特例。因此在「短期」與「長期」這兩種概念下,對比於投資來說,就是屬於「選時」或「選股」,這投資裡唯二的兩種策略。小弟打從心裡認為所有的投資方法與策略都是以這兩種為出發點來組成,也就是說,依據投資者偏好不同,兩種策略的比重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選時」較為偏向短期策略;而「選股」則偏向較長期的投資。因此,在選擇投資方式的時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博弈了,投資的結果會因為你選擇的策略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以2022年來說,如果你是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式的基本面投資人,且持股比例是押好押滿(如我自已),大概2022年的績效都不會太好。相反的,如果你是以「選時」為主要投資方式的投資人,比方說是技術派、籌碼面等較屬於操作面的投資人,2022年的大幅波動,以及股價的大跌,「選時」投資人,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避開大跌。理由如下:...